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机构策略】高毅资产持仓专题:冯柳的作业怎么抄?

伴随着机构资金比重的持续提升,A股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凭借在信息、资金、研究和调研能力上的差异,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个人投资者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虽然很多时候机构也会犯错,但长期来看,手无寸铁的散户一定比长枪短炮的机构更容易犯错。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与其自己隔岸观火、盲人摸象,不如多学学机构的投资方法。由于资本市场的公开性,所以每一个投资者都可以获得机构投资的一些重要信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机构定期公布的持仓。

所以专门把“机构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系列专题,帮助大家正确的抄机构作业。此前我已经做过几期公募基金和私募机构的持仓分析,今天我们继续这个专题,讲一下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私募机构:高毅资产

高毅资产成立于2014年,一开始就是明星私募,团队基本都是原来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邱国鹭是原来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再之前在华尔街做对冲基金,《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就是邱总的大作。邓晓峰是博时基金的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冯柳算是“民间派”,早年因重仓茅台一战成名,后来被高毅资产揽至麾下。之后,又先后邀请原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孙庆瑞和原景林资产合伙人卓利伟、原高瓴资本总监王世宏相继加盟。

明星团队的光环之下,高毅资产的规模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20年底,高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500亿,是第二名明?K投资的2倍多,跻身中国最顶级私募行列。从业绩上看,2015年发行第一支基金以来,几个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年化收益率都接近30%,属于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

由于业绩突出,高毅资产基金经理们的持仓也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尤以冯柳、邓晓峰和孙庆瑞三个明星基金经理为主要的“抄作业”对象,甚至出现了“高毅概念股”。不过,盲目的抄作业也是不可取的。

私募基金的持仓披露比公募更不透明,如果单纯的从季报来看,持股名单有一定的滞后性,等投资者看到后很可能已经发生了调整,没法准确判断加仓的时间点。同时,基金经理的持仓成本、调仓节奏都处于不公开的状态,如果只是跟风买入,也有可能称为给基金经理“抬轿子”的人。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买入股票的逻辑以及历史上调仓后的收益,来判断能不能“抄作业”,以及应该怎么样更好的“抄作业”。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