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方正证券11.4亿元转让瑞信证券股权 第三家“纯外资”券商诞生 对本土派影响几何


  9月8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向瑞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让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49%的股权,转让对价为11.4亿元。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瑞信银行将持有瑞信证券100%股权,方正证券将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而瑞信证券也就此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之后,第三家“纯外资”券商。

  关于此次股权转让细节,《华夏时报》记者发函并致电给方正证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本报记者又发函并致电瑞信证券,瑞信证券相关工作人员称:“相关负责人员不在,本人对此不方便回复。”

  半年亏损4807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瑞信证券位于北京市,成立于2008年, 此前该公司有两家股东,其中,Credit Suisse AG(瑞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1%的股份。本次股权转让后,瑞信银行则持股100%。

  方正证券半年报显示,方正证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7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实现净利润14.21亿元,同比增长9.29%。在上半年券商业绩整体出现下降的情况下逆市盈利。

  其中,联营企业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报告期初余额为7.49亿元,按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为-48074778.19元,报告期末余额为7.01亿元。也就是说,方正证券上半年持有瑞信证券的股份亏损了4807万元。

  半年报还披露显示,2021 年 12 月 2 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同意公司择机出售持有瑞信证券49% 的股权。

  对于转让股权的理由,方正证券在近期发布的公告中表示,是为了盘活公司资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于国内第三家“纯外资”券商出现的意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代表了中国金融市场“引进来”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过,纯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上规模还比较小,到目前为止仅有三家,这三家券商要想成为行业风向标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理论上来讲,外资券商具备管理更加规范,投资理念更加成熟,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资产更有经验等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融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如何利用其成熟的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上发挥才能,将成为外资券商来了以后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第三家纯外资券商的成立,体现了中国金融坚持开放的政策导向,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可以助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双循环”的发展。

  作价11.4亿元转让

  公告显示,此次价格评估方是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截至评估基准日2021年12月31日,瑞信证券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232525万元,评估增值80926.42万元,增值率为53.38%;瑞信证券49%股权对应的评估价值为113937.25万元。以上述评估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本次股权转让对价为 114000万元。

  瑞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856年7月5日成立,根据瑞信的公司章程,可从事所有银行、融资、咨询、服务和商业交易业务,瑞信的综合银行业务模式把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专长集合起来。瑞信的业务遍布全球 50 多个国家,其控股股东为 Credit Suisse Group AG(瑞士信贷集团)。

  从营收情况看,瑞信银行2021年度净收入达到23042百万瑞士法郎,以当前汇率计,折合成人民币大约为1662.78亿元。

  2008年,方正证券与瑞信银行共同投资设立瑞信证券,方正证券持股占比 66.7%,瑞信银行持股占比33.3%。2020年6月,瑞信银行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单方面向瑞信证券增资后,瑞信银行持股占比 51%,方正证券持股占比 49%。

  公告显示,本次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后,方正证券和瑞信银行应与位于中国香港的一家监管银行谈判并签署一份监管协议,并且瑞信银行应当根据监管协议的规定,在监管银行开立一个监管账户。在交易双方与监管银行达成协议的前提下,监管协议应当反映股权转让协议关于向公司释放监管账户内资金的内容等。

  公告还提到了上半年瑞信证券的亏损问题。因瑞信证券截至 2022年6月30日已亏损10400万元,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价格调整机制,方正证券预计将至少收回股权转让金108800 万元。

  经方正证券初步测算,如交割日在2022年12月31 日之前,本次股权转让将增加公司本年度净利润约2.9亿元;如交割日在2022年12月31日之后,受公司权益法核算所持瑞信证券股权负收益影响,本次股权转让将增加公司交割日所在年度净利润不低于2.9亿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