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住建部:这十年棚改累计开工超4300万套 “十四五”40城将筹建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9月14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和成效有关情况。

  住建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在发布会上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住房短缺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据“七普”数据,2020年全国家庭户住房建筑面积总量超过了500亿平方米。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住房问题强调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更多是政府发挥补位作用。住建部副部长姜万荣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这十年来住房保障工作举措与成效。

  一是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另外,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确保让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居民能够真正受益。

  二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2013年,棚户区改造进入“快车道”,国家连续三年每年出台一个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性文件,对改造数量、配套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各部委密切配合,密集出台了金融支持、税费减免、资金补助、土地供应、专项债券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这十年来,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300多万套,帮助上亿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三是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已初步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格局。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大约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将建设筹集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规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为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兜底保障。十年来,公租房运营管理不断加强,实物供给数量显著增加,货币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到2021年底,3800多万困难居民住进公租房。保障了1176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居民、508万60岁以上老年人、71万残疾人、44万青年教师、26万优抚对象、23万环卫工人和公交司机。

  五是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帮助部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购买共有产权住房。2014年4月,住建部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启动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2017年9月,深化试点。到2021年底,北京市已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约8.3万套,上海市已签约13.6万户。

  姜万荣表示,未来住建部将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着力增强保障性住房供应,以住房保障工作新成效,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