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农商银行下沉服务需要深度融入

  农商银行要守住县域市场份额,必须下沉服务,深耕市场。这不仅是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也是形势所迫。

  因为,大中型银行下沉服务的速度和深度,将会超乎预期。

  今年4月上旬,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在《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大中型商业银行要结合业务特长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更多为此前未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填补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空白;向县域分支机构合理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将自身县域存贷比提升至合理水平。

  拓展首贷户、填补市场空白、下放分支机构权限、提升存贷比……明确的路径,清晰的要求,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都让大中型银行在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时,既有压力,更有冲力。它们既会争夺农商银行手中的优质客户,也会下沉服务,将触角伸展到乡村更偏远角落,覆盖到更广泛人群,在精耕细作中,不断提升县域存贷比。

  农商银行曾经担心大中型银行下沉服务时会“掐尖”,现在可能更需要考虑其如何“挖根”。

  大兵压境,农商银行压力陡增。

  压力也是动力。农商银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阵地,巩固市场?下沉服务,唯有下沉,才能在深耕中生根,在根系发达中,实现枝繁叶茂。

  如何下沉服务?

  一些农商银行人士认为,农商银行的服务已下沉到了村组,客户经理也经常走村串户,扫园、扫街、扫村、扫户,反复扫,该挖掘的市场都挖掘了,还能怎么下沉?

  下沉,不应仅是“触及”,或者业务“蜻蜓点水”,而应是深度“融入”,要与农户打成一片。要深度“融入”,就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深处变革,还要在感情上融入,在情感上变革,通过放下高人一等的姿态,将感情“下沉”,真正挽起裤腿,两脚泥巴,与农民打成一片,说农民听得懂的话,做农民最需要农商银行做的事。此外,还要在融入过程中,带着帮扶、带着专业知识、带着爱心和温度,做“融入”的加法,以真情换真心。金矿在地下,需要的是开采。只要开采,就能发现空白户,就会收获首贷户、增加基本户,

  新时代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90后和00后是主力军。下沉服务,离不开这些年轻人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理解与热爱。

  首先要懂农民。新农人跟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大不一样,他们是包括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包括能工巧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这些新农人,不仅学历高、见识广、有技能,从事的也都是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比如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生态农场等绿色低碳农业,等等。因此,新农人对农商银行的需求远多于传统农民,对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有更高要求。农商银行要下沉服务,就要读懂他们,要不断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潮,顺应新业态发展趋势,了解身处其中的新农人的所思、所想和所求。

  其次要懂农业。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区别是,智慧因素增加了,业态种类丰富了,盈利模式复杂了。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就需要客户经理具备相应专业知识,要在支持产业发展中,成为相关行业的行家里手,不仅能一看到金融需求在哪里,更能一眼看出风险点在哪里。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敢贷、能贷、愿贷、会贷”中应贷尽贷。

  再次要爱农村。开拓农村市场,如果不热爱农村,很难情感融入,业务容易浅尝辄止。爱农村,看起来是一种情怀,但没有情怀的客户经理,不可能有热情、有激情、有耐心、有抱负、有理想,也很难跟农民心连心,更难把发展乡村产业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视为农信人的骄傲。

  当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商银行要下沉服务,拓客获客,还应当实施工具和手段的变革,要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为客户经理深耕市场提供利器,比如提供更便捷的移动设备、更准确的客户画像、更快的授信审批速度等,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测额、快速申贷、线上放款等服务,提升客户融资便利性。再好的感情,没有好的服务手段和工具配合与支撑,也不能让下沉服务,沉得下,沉得进。

  因此,归根到底,最深刻的变革还有赖于农商银行内部保障系统的变革。也就是说,农商银行要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围绕下沉服务,不断优化改进。通过变革,提高效能,激发斗志,将下沉服务做实做细,让农商银行的县域根基更牢、基业长青。

  下沉服务不仅是业务方向,也应是农商银行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下沉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