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电费超800亿 “能耗大户”冷库如何减碳?
在消费升级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冷链物流行业近年来迎来了快速发展,规范化和低碳化的需求变得突出。
9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启动了《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的建立。这将为全国冷库建设提供首个低碳评价标准,完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技术体系,助力冷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整个冷链的流通中,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冷库。冷链运输网络通过冷库节点向外发散,把整个冷链流通中运输网络,包括干线运输、长线配送,直至最后一公里进行串联。”
在15日的《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启动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刘飞表示,在整个“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要建100个国家级基地,打造的就是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作为枢纽。另外配套的产业和二级物流中心则是通道,还有末梢神经的城市冷库的建设,包括前置仓、网格仓,甚至产地端还有很多田间地头的冷库,这些都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
今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的加急文件,进一步聚焦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提高冷链物流质量体系。
然而,规模正以两位数扩张的冷库无疑是当下的“能耗大户”。根据统计,中国冷库每年电费就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能耗之外,刘飞坦言,前几年冷库氨气泄漏的安全事故,也让人谈氨色变,因此现在很多新库在建的时候,又会去采用氟以及二氧化碳这些制冷技术,而氟对于臭氧又具有破坏作用。
在冷库的扩建中,如何降低能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现有国内冷库的相关标准,在国家标准10项和行业标准11项中,尚不涉及冷库碳排放相关或类似的标准。
刘飞提出,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标准。这也是《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要填补的空白,将对存量和新建冷库在能耗及碳排放等方面,制定可量化的指标与方法,同时配套相关的检测认证,从而对冷库进行能耗分级与评定。
“很多企业人士反映,他们本身是有这方面的诉求的。每天在冷库里进进出出,能耗是不是合理,现在还没有一个评判的依据。不管是保温的装备、地坪还是制冷等等,都是能耗的因素。而我们要制定的标准本身对于冷库的硬件也有量化的考核。”刘飞说。
作为《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的起草方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研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专业副总工乐园表示,经过调研和走访,他们发现实现冷库减碳的关键在于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冷库建筑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空间利用率低,节能措施不够到位,整体建筑的气密性比较差。在制冷上,目前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管理措施较为粗放。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导致冷库的耗能和碳排都在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在《冷库低碳评价指标》的团队标准里,他们创新性地引入了碳测算,将在冷库的碳足迹中找到低碳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引导和推广层面,通过标准的制定,他们将对来参加试点的冷库给出不同的星级进行评价,高星级代表着未来的引领方向,低星级代表的是量大面广的入门级冷库,可复制、可推广,进而带动整个冷链行业实现减碳的目标。
全球性特殊及特种化学品制造和销售商亨斯迈也是《冷库低碳评价指标》团体标准的起草方之一。亨斯迈亚太区战略市场部总监李涛表示,冷库冷链物流的减碳离不开材料的创新。其中,他们以利用回收PET塑料生产的泰络优聚酯多元醇为重要原料的聚氨酯保温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硬件设施落后的冷库节省30%以上的能源消耗。通过冷库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起草团队期望力争到2025年,国内冷库减碳约20%,并到2030年实现降碳70%左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