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理财师求变:非标产品退潮 她从工作了5年的信托机构离职

原标题:理财师求变:非标产品退潮 她从工作了5年的信托机构离职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2021年初,李晶作别信托行业的理财师的身份,从工作了5年的信托机构离职。是又毅然决然的离开。她职业的下一站,是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尽管有些许不舍,但她还是有自己的考虑——在信托行业“非标转标”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信托产品违约频发,客户的信任度受影响。而且,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信托“非标”数量明显在减少,甚至无产品可卖;另外,对于标准化产品的发行人而言,信托机构的竞争力也在逐渐下降。

2020年下半年以来,多位销售非标产品的信托行业的理财师向记者表示,在非标转标的整体背景下,已经离职去往公私募基金或者券商机构,转型销售标准化、净值型产品。在他们看来,非标日益压缩是理财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标准化、净值型的理财产品未来会越来越多。

3月24日,一位在基金代销机构的理财师范林瑾向记者表示,客户对非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整体接受度会更高。但是,当下金融市场里提供固定收益率的产品越来越少,更多时候,其要向客户介绍标准化净值型产品,例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

范林瑾称,显然在净值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产品市场里,对于理财师的专业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给客户介绍时相对容易,客户也比较能看明白。但是,净值型产品一般都是浮动收益类产品,部分年长的客户短期难以接受,销售时难度明显增大。

过去,理财师们手里的产品比较好卖,佣金也比较高。但2020年以来,形势变了。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发现,很多理财师感受到职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非标固定收益类产品逐渐减少,净值型产品客户部分客户仍然在接受过程中。

当下,理财师们究竟应该如何挣脱困局,转型去更好适应标品化、净值型时代?

困境

在信托三方代销机构任职的周林发现,年后信托固定收益类产品几乎没有新增。相反,一些底层资产投向债券的标准化产品明显增加。

周林明白,信托产品吸引客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托产品提供了固定的高收益率。而现在,信托非标产品减少,部分客户专做公募产品等投资,自己公司的销售压力明显增大。

展开全文

记者采访的多位理财师均表示,非标类固定收益率型产品减少,而在标准化、净值型产品增多的同时,部分客户短期内仍然较难适应浮动型收益率,造成销售难度增大。这,是多位理财师当下普遍面临的困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