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改革赋能服务为本 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9月22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以新价值·新时代为主题,以线上元宇宙论坛的形式拉开帷幕,围绕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分化时代的经济特征与投资机会等话题展开讨论,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压舱石”

  证券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季晓磊、深圳证券交易副总经理李鸣钟、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梅与会致辞。他们一致认为,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围绕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生态在改善,活力在增强。对比外围的大幅波动,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了较强韧性。

  同时,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强IPO、再融资常态化,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促进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引导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季晓磊认为,最近三年来,世纪疫情、俄乌冲突、大国博弈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全球化格局。在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仍待探索,自主供应链体系仍在完善,人口增长放缓的压力悄然袭来,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如何保持稳定增长,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定力和韧性。

  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才有价值?季晓磊认为,大而全、高增长已不再是衡量公司价值的最主要指标,做到“专精特新”成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和公司治理的软实力,愈发被市场看重。苦练内功方能由内而外凸显公司价值。

  李鸣钟表示,当前上市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作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作为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亟待加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

  “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资本市场。”李鸣钟认为,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从深市上市公司半年报情况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以及国际冲突加剧的内外部环境下,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中有升,二季度呈现复苏态势,体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韧性。

  全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全面注册制启动在即,如何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交易所交出了各自答卷。

  张梅表示,一年来北交所坚持错位发展,为创新型企业用好资本市场提供了“北交所方案”。通过与新三板一体发展,北交所有效延伸了服务链条,帮助企业更早进入公开市场,获得上市融资支持和估值定价。经过新三板多年培育,1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自挂牌以来平均融资3.1亿元,资产规模平均增长3倍。

  张梅表示指出,北交所小额快速的融资制度尊重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让企业融得高效、融到实效;灵活包容的股权激励制度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此外,北交所市场合格投资者数量快速增长,机构投资者加速布局,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踊跃参与,共同推动企业实现价值提升。

  谈及未来发展,张梅表示,北交所将坚守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交易所与新三板的内部协同优势,加快推动市场高质量扩容,聚集一批创新特色鲜明、高速成长、行业多元的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逐步构建覆盖股票、债券、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资工具的特色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发行交易机制,大力拓展投资者参与群体;严守“讲真话、做真账”的底线要求,持续开展公司治理专项行动。

  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深交所坚持改革赋能、提升监管效能、坚持服务为本。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李鸣钟指出,截至今年8月31日,创业板注册制已累计受理首发企业1018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60家,总市值超2.6万亿元,IPO募集资金合计超3300亿元,其中近9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近6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22年上半年,在面对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3%,33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94%。

  提升监管效能上,李鸣钟表示,深交所持续推进分类监管、精准监管,紧盯“关键少数”和突出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截至今年8月25日,今年以来,深交所共发出问询函等各类函件1170份;对24家公司作出强制终止上市决定,对涉嫌规避退市新规的公司果断采取监管措施,有力维护退市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

  为支持创新企业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李鸣钟表示深交所将从四方面着力,一是抓改革,不断提高IPO信息披露质量,优化审核工作程序和流程,完善“三创”“四新”评价标准,全力维护创业板注册制高质量运行,认真做好主板有关制度规则修订、技术系统改造等工作,做实做细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各项准备。

  二是促发展,积极配合做好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和股权激励等制度机制,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各类资本市场工具。

  三是强监管,助力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压降股票质押风险,压实大股东主体责任,推动重点高风险公司化解风险。畅通出口关,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意规避退市行为。完善“人工+科技+平台”深度融合的科技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聚合力,加强会系统“三点一线”沟通协作,深化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交流合作,加大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监测分析研判力度,强化重点风险处置的监管联动和信息共享,发挥系统内外单位合力,共同推动优化市场环境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