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亿人次

  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上,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

  藉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了解到,广东省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不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还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据广东省乡村振兴局方面消息,截至目前,作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指定接受单位,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发动爱心单位(人士)350个(人),累计捐献扶贫济困款物30余亿元,实施扶贫济困项目10个,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亿人次。

  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向记者指出,当下有很多“社会企业”兴起,他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孙文华建议。广东省可以鼓励类似“社会企业”,立业为民,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家立业为党、为国、为民。

  多地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今年以来,广东省各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主题活动,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来。

  比如,深圳创新性地将“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与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行动紧密结合、一体推动,围绕115亿元以上消费帮扶采购额、评定对口地区累计130个“圳品”等目标,推动社区“扶贫济困”募捐和“百强好产品”进社区行动双统筹,组织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评比表彰、“圳品”评定等活动,扎实推动深圳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深圳市202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将持续至2023年5月。

  除了深圳外,广东各地今年以来也组织了形式丰富的活动,为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帮扶创造条件。广州白云区上线了白云数字慈善平台,公众参与慈善的门槛大大降低,随手做慈善的行为更加普及,人们的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潮州潮安区则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与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有关活动结合起来,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奋进的氛围,带领该区上下“动起来”“干起来”“冲起来”。

  事实上,广东省扶贫济困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效。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东统筹整合省级涉农资金300多亿元,创建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创设广东乡村振兴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全域覆盖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连续4年获得“好”的等次。

  孙文华指出,我国的农村已经完成了脱贫攻坚,并进入全面乡村振兴。广东省组织“广东扶贫济困日”,应该是倡导共同富裕的一种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向好,但也存在着收入差距的问题,通过社会组织发展社会慈善的行为,也是社会风气积极向上的一种折射。”孙文华表示。

  扶贫济困带动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组织引导广大企业投资农业农村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进一步拓展了广东社会力量帮扶的范围和方式,让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到镇村产业帮扶、吸纳就业、促进消费、教育扶持、医疗救助等领域,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因此,从今年起,“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内容、重点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一方面,省乡村振兴局将继续拓展捐款渠道,通过“广东630社会捐赠服务平台”等拓展个人捐款渠道,动员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另一方面,未来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将鼓励捐款捐物之外的渠道支持乡村振兴,捐技术、捐股权等方式有望被接受,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继续办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加强捐赠财产管理”已被写入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2年度工作要点,该活动自2010年开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社会帮扶平台,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桥梁纽带,具有成熟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工作机制。记者了解到,今年认捐的款项目前已陆续到账,各管理单位将对款项使用进行监督,确保用到实处。

  孙文华认为,当下有很多“社会企业”兴起,他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以追求“个人”实现,追求造福社会等社会效益的企业。“广东省也可以鼓励类似‘社会企业’,立业为民,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家立业为党、为国、为民。”

  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也告诉记者,扶贫济困需要全社会参与,不仅仅是政府,还有企业以及个人,“扶贫济困与共同富裕有一定的关系,要鼓励整个社会参与到共同富裕的建设进程,除了在舆论上要积极引导与宣传外,还要对参与扶贫济困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带动全民参与。”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