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拉尼娜”持续第三年 今冬冷暖趋势尚难预测

  经历了高温和干旱伴随的漫长夏季后,即将来临的冬天会继续维持温度偏高的趋势吗?2022年10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发文表示,拉尼娜事件正在持续,预计将维持到2022/2023年冬季。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拉尼娜事件对华西秋雨、南方秋旱、北方秋汛等秋冬季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拉尼娜事件与我国冬季气候偏冷有很好对应关系。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频率也在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的音译,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气候现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ICAR)院长罗京佳向界面新闻介绍,通常热带海温是比较高的,当热带海温比常年偏低0.5度且持续5个月以上,即认为是冷事件——即拉尼娜现象出现;当热带海温比常年偏高0.5度且持续5个月以上,即认为是暖事件——即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此前,世界气象组织(WMO)依据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预测,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持续,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但2022/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将逐渐下降至55%。

  罗京佳介绍,拉尼娜现象具有周期性,通常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一般周期是2至7年,平均周期为4年,持续时间则一般为2年。此次拉尼娜若持续到2022/2023年冬天,则可能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

  根据资料,1980年以来曾发生过两次连续3年的拉尼娜事件。第一次发生在1983年到1986年冬天,第二次发生在1998年到2001年的冬天。

  “这次拉尼娜事件跟以前两次不一样,因为它前面没有发生很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如今持续到第三年,说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机理可能已经改变了。”罗京佳说,“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全球变暖。”

  拉尼娜事件是影响冬季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气候中心表示,通常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1990年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其中,2008年和2018年为低温冷冻害和雪灾偏重的年份。

  但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当年气温偏高也时有发生,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98年和2000年就为两个冬季偏暖年,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东北北部地区降水偏少,但中东部大部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日前发布罗京佳团队对气候实时预测的结果显示,2022年的秋季(2022年9月-2022年11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将偏暖,其中西北地区暖异常明显,东北地区偏冷;而东北地区降水偏多,中国南部以及华北地区则降水偏少。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因此,拉尼娜在我国一般对应着出现冷冬。但是根据我们分析,近几年的冬天,气候变化更趋向于另一种模态。”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黄菲向界面新闻介绍。

  黄菲团队在《中国近50年寒潮冷空气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论文中指出,如果区分前冬(10-12月)、后冬(1-3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分别仔细研究的话,以1980年代中后期为界,全国大部分寒潮频数呈减少的趋势,且后冬的减少趋势更强。

  “我们发现,虽然整个冬天平均下来气温与往年可能差别不大,但前冬、后冬气候不一致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黄菲介绍,以2021年冬天为例,前冬冷空气来得较早,12月到1月都属于相对偏冷的冬季气温,“尤其是元旦前后那场寒潮,冷空气特别强。”但到了后冬,2月份的气温却又明显高于常年。

  黄菲表示,这种前冬、后冬区分明显的气候模态,包括此次反常持续的拉尼娜事件,意味着在全球增暖大背景下,大气更不稳定,天气的高频扰动变化越来越频繁,极端的天气过程也会越来越多。

  罗京佳认为,在全球气温逐年增高的大背景下,拉尼娜事件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总体上是有利于全球平均气温变冷的。”罗京佳团队预测,今年冬天,中国北部会比正常年份偏冷,南方则会偏暖些,“由于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今冬的偏冷程度跟以前拉尼娜事件相比,可能不那么明显,但降温可能会通过寒潮现象来体现,所以需特别关注今冬寒潮可能发生的次数、强度等。”

  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旱情仍在发展。罗京佳介绍,根据统计,过往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我国南方雨水会偏少、而北方雨水则会偏多,尤其体现在冬、春季节,“如果拉尼娜事件持续的话,未来南方冬春季的降水可能仍会偏少。”

  界面新闻注意到,国家气候中心特别指出,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气候还受到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影响,同时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气候中心将在10月下旬开展冬季气候大会商,加强大气-海洋耦合系统分析研判及时提供最新预测意见和服务信息。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