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医药“转暖”能源“向下” 机构力挺A股权益资产

  在9月社融和信贷数据超预期的背景下,近期A股呈现出回暖态势。

  行业板块方面,10月12日~19日,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等板块获得了较多机构资金的青睐;而煤炭、食品饮料、石油化工板块则步入下跌通道。从市场风格来看,成长风格的涨幅仍然更为突出。

  多位受访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从中长期维度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不变,A股的机会仍将大于风险。短期内A股或仍以震荡行情为主,而决定四季度行情的关键在于政策力度。不过,对于接下来A股投资主线的判断,市场依旧存分歧。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7日以来,多家公募、私募及券商资管公告了利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事宜。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数量均大幅增加。

  医药、科技获青睐

  今年三季度,市场震荡下行,A股整体估值回落至较低水平。十一假期结束后,随着国内经济小幅回暖迹象显现,投资者信心得到修复,前期跌幅较多的医药、科技板块迎来“弹药”补给。

  根据Wind数据,截至10月19日,自10月10日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力行业、通信指数分别上涨了8.64%、8.12%、7.77%、6.92%和6.50%,在31个行业中涨幅居前。同期,跌幅较多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煤炭、房地产和银行。其中,10月12日~18日,医药生物板块强势反攻,区间涨幅高达14.16%。

  从机构资金的动向来看,来自国联证券的数据显示,10月10日~14日当周,北向资金流入较多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流入17.2亿元)、计算机(流入11.8亿元)、传媒(流入7.3亿元)、通信(流入6.8亿元)、机械设备(流入5.7亿元)。而流出量靠前的5个行业是:食品饮料(流出54.2亿元)、电力设备(流出13.5亿元)、建筑材料(流出7.4亿元)、银行(流出5.5亿元)、交通运输(流出5.1亿元)。

  同时,交易情绪最好的5个行业包括医药生物、计算机、食品饮料、农林牧渔、银行;交易情绪最差的5个行业包括建筑装饰、房地产、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非银金融。

  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分析指出,最近一周外资买入金额占其原有持仓的比例,排名前四的行业,相较于前一个月的“消费+电力设备”有了一些新变化,即更加偏向最近产业政策所倡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设备更新和信息化),以及教育科研、养老医疗、乡村振兴等新基建方向。

  此外,医药、科技类ETF也获得了持续净流入。国联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ETF连续6周获得大量的资金流入。10月10日~14日当周,宽基ETF流入量78亿元。行业主题类ETF大多获得正流入,其中流入较多的是港股类、科技类行业的ETF.就交易视角来看,相对而言交易情绪最好的三个细分方向是:医药、港股、科技类ETF。

  从公募基金的调仓动作来看,短期内医药行业则为偏股基金减仓的对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0月10日~14日当周,偏股型基金主要加仓了国防军工、银行和食品饮料,幅度分别为1.59%、1.52%和0.88%;并主要减仓了医药、建材和农林牧渔三个行业,减仓幅度分别为1.10%、0.97%和0.56%。

  并且,就近一个月、近三个月的情况而言,偏股型基金在医药行业的配置比例均略有下降。

  对于近期医药行业的上涨,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向记者表示,近期机构资金对医药板块表现出明显的偏好,主要是因为近期医药的集采相对温和及合理,更偏向于市场化,医药行业的政策面拐点已经出现,部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业绩也比较亮眼,悲观情绪消退。而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之前在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也处于一个历史的低位水平,因此最近展现出明显的加仓意愿和行为,这也是医药板块近期出现明显反弹最主要的原因。

  行业配置或现高低切换

  不过,对于接下来医药能否成为资金切换的下一个方向,市场仍存分歧。

  长城基金有关人士谈到,医药今年前三季度表现较弱,与其迟迟未能重新吸引资金注意有关。今年以来的几轮反弹,风格化比较明显,主要由能源、汽车、电新(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等板块引领,反弹行情中资金流向相对比较集中,对于医药板块基本都是抽水效应,目前医药机构配置已经达到了洼地区间,而目前正值季度资金轮动时期,医药关注度已经有所提升,资金或将有序流入板块。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胡坤超表示,近期北向资金未见明显流入,其短期风格亦不明显,市场情绪主要受内地资金影响。可以明显感受到机构资金对医药板块情绪转暖,其他板块则相对较为分散。根据投资者情绪面发生的边际变化,我们判断医药板块的机会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大摩华鑫基金方面则表示,展望后市,医药板块经过去年年中以来的长时间调整,目前已经进入布局中长期价值区间,政策端及产业端均出现积极变化,板块具备估值修复的潜力,后市投资机会向好,建议投资者关注医药中长期的成长机会。

  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的投资主线仍将围绕能源主线展开。

  创金合信策略团队指出,煤炭板块处于周期股估值体系向价值股估值体系切换的过程中,四季度可能需要关注一些内需企稳的机会。由于煤炭的供需格局更好,加上四季度是传统的用能旺季,煤炭可能是价值优选的品种。

  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能源首席分析师左前明谈到:“从去年开始,很多投资者认为煤炭价格的高企不可持续。去年以来煤炭板块的涨幅主要是业绩驱动,从估值角度来说,煤炭板块仍处在历史底部,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煤炭价格仍然缺少可持续的信心。但实际上,基本面已经超预期,今年煤炭价格的中枢反而上涨。所以,谈论估值一定要结合行业未来发展的景气度和持续性,如果景气上行,应该给出合理估值。”

  他认为,当前煤炭板块估值还比较低迷,在未来3~5年,国内以及全球的煤炭都处在相对短缺的环境下,煤炭价格的中枢不仅可持续,而且大概率可能会趋势性上扬。

  此外,就市场风格而言,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轮动迹象。胡泊分析,在当前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扶持下,中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股,所以并没有特别明显的风格轮动现象。“但如果本轮反弹要想持续,则需要行业出现一定的轮动,热点从医药、光伏、新创等板块向其他板块进行辐射,或才能够推动未来行情持续的发展。”他强调。

  在赵媛媛看来,进入四季度以后,国内机构的博弈行为可能成为行业轮动的重要力量。由于保险机构获利了结和公募机构年度排名即将结束,四季度行业配置可能出现高低切换。机构参与度较高且估值偏高的赛道将被低位股中诞生的新主题替代。而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医疗、乡村新基建所对应的设备和软硬件,以及其他新主题对应的行业处于相对低位,有望成为年末机构调仓过程中被青睐的品种。

  胡坤超强调,相比关注市场短期的风格切换,反而建议从个股或行业的业绩以及政策角度出发确定投资机会。

  A股机会大于风险

  整体而言,当前国内权益资产仍然是机构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品种。

  博时基金首席资产配置官黄健斌表示,站在当前市场,展望未来一到两年,市场提供相对较佳回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经济逐渐企稳、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创新活力只会越来越强,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并迎来高增长,传统行业则会持续再造和更新,中国经济仍然是孕育大量投资机会的一片沃土,将持续为股票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当前在大类资产中,我们相对最看好国内权益资产的机会。主要考虑到随着房价弹性的消失、利率的下行,资产的底层收益是下降的。为了获得收益,资产配置更多的是权益市场。”黄健斌进一步谈到,A股方面,尽管美联储加快收紧流动性,但我国货币政策依然强调“以我为主”,稳健偏宽松的基调不变,流动性也维持合理充裕,A股市场短期将继续震荡筑底。从中长期维度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不变,A股的机会仍将大于风险,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行业仍具备不错的配置价值。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目前欧美发达经济体都面临着高通胀的压力,为了抑制通胀不得不采取激进加息的措施,这对于全球经济增长非常不利,对于股市也形成了负面的冲击。我国当前通胀并不高,目前保持在3%以下的较低通胀水平,因此央行暂时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缩表,反而是采取了适度宽松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

  “今年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增长的政策现在正逐步落地,这有望成为四季度A股市场回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也有望在经济复苏之后出现恢复性上涨,所以对于年底之前的行情不必过于悲观。”他谈到。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7日以来,多家公募、私募及券商资管公告了利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事宜。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数量均大幅增加。

  对此,杨德龙指出,无论是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还是基金公司宣布自购,都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表明了态度。受益于我国经济转型的行业和公司有望从中长期带来超额收益,而新能源和消费白马股是值得长期关注的品种。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一个中长期的机会,至少是十年到二十年的过程,并不是短期的机会。”他建议,投资者要保持信心和耐心,逢低布局一些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或者是优质基金,抓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转型带来的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