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经济能否持续较快增长关键取决于技术创新进展

  技术进步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技术进步也成就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受国内技术进步越来越接近世界前沿以及国际上对技术进步转让管控的加大,技术引进呈现出减弱的趋势,经济增长将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面对这一重大变化,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确保经济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9.2%的增速,是靠科技进步为决定力量、人力和资本共同推动的结果,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和资本贡献的逐步减弱,赋予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量在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的快慢会更多地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已进入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要适应这一重大变化调整经济增长战略布局和政策策略,以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持续不断的提高。

  一、技术进步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在收集整理大量历史数据基础上,按照现行通行的统计方法,对公元元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进行了测算,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料。根据数据测算的结果,按经济增速的快慢,可以把公元元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划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元年到1500年,世界经济年均仅增长0.057%;第二个时期是1501-187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0.40%,为上个时期年均增速的7倍以上;第三个时期是1871-199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2.71%,为上个时期年均增速的近7倍。麦迪森研究认为,世界经济增速之所以在三个时期差别7倍左右,就是因为在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存在差距的结果,以及由此伴随的实物资本增长、劳动技能改进不同造成的,其中技术进步的积累是决定力量。

  公元元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走势与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三次工业革命有着密切关系。以蒸汽机开创的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使得1501-1870年的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大大快于过去1500年的年均增速;以电力技术和内燃机开创的“电气时代”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才有了1871-1913年世界经济增长2.11%;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期到现在,使得1951-199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92%。

  在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是因为美国在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越。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助长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把英国推向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美国在1865-1914年技术进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局面,先后发现发明了钢铁、石油、电力、汽车、电话等,为美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使得美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于19世纪后期超过英国,取代英国跃升为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从宏观视角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从微观角度能更深入理解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1793年有一个叫伊莱·惠特尼的美国人发明了能把棉籽和棉絮分离的轧棉机,将棉籽和棉絮分离效率提高至原来的25倍。正是由于轧棉机的推广应用,加之美国广柔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美国棉花产量持续增长,1801年美国棉花产量只占世界棉花产量的9%,到1862年已占世界的75%。

  组织生产方式的改进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经济增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9世纪30年代,辛辛那提屠宰厂改造了生猪传统屠宰方式,引入了把已经屠宰的生猪悬挂在滚动链条上,进行分切,然后传输到冷藏室,这种流水线管理方式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屠宰生产效率。汽车大亨亨利·福特就是在参观屠宰厂流水线生产后,萌生了以流水线作业方式生产汽车的想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使汽车进入百姓家成为了可能,也为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提供了需求空间,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正是诸如轧棉机的发明、汽车生产方式的改进等一项一项的发明创造,特别是这些发明创造在生产领域的普及应用,使美国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巩固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二、技术进步成就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40多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9%,不仅使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而且人均GDP也超过1万美元,整个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其中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技术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的普及应用。

  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的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略高于4.4%,劳动力在减少,农业生产保持4.4%的增长均是由劳动生产率贡献的,技术进步对农业的稳定增长发挥了决定作用,也就是説,如没有技术的进步,农业难以实现稳步增长。农业技术进步贯串于农业的整个过程,农作物种子的改良、田间管理的改进都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年均增长2.0%,其中稻谷单位面积产量年均增长1.4%,小麦增长2.7%。可以说,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农产品单产的提高,在这块不能多只能少的土地上要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是难以实现的。

  技术进步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其中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3%,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发挥了第一动力作用。纺织业是我国工业的传统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较快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2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3155亿美元,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比重稳定在30%以上。纺织业取得的成就关键是技术进步的突飞猛进,技术创新的增强,在纤维材料、纺织装备、绿色制造等领域突破了大批关键技术;生产方式的变革,棉纺数字化纺纱生产线使棉纺万绽用工由60人减少到15人,化纤智能工厂实现了原材料输送、工艺控制、自动卷绕包装乃至仓储的全流程数字化。实际上,工业中的各行业的快速增长都是技术进步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结果。

  技术进步成就了服务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4.6%,低于农业和工业的比重,到2021年服务业比重已上升到53.3%,成为第一大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成就了服务业第一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快于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1%,虽然低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对农业和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服务业生产增长的贡献也是技术进步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果。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生产方式、拓展了服务业的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服务业面对面的基本特征,通过远程即提供服务、开展服务活动,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成为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三、经济增长的快慢将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进展

  国内外经济增长史充分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两只手抓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技术引进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比较明显的情况下采取的一项推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通过贸易和投资方式,陆续引进了一大批国外的先进技术,武装了消费品生产行业、原材料加工业等各个行业,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又通过消化吸收,提升了整个经济生产能力,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技术创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技术进步的一个途径,通过政策的支持、投入的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如农作物种子、通信技术等陆续应用到生产领域,发挥着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但随着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技术进步越来越接近世界前沿,依靠技术引进推动经济增长的份量在减弱,更多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趋势将会增强。

  (一)依靠技术引进推动经济增长的份量在减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经过由数量少到数量多、由部分领域到多个领域,由低技术到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吸收、消化、提升,如高铁技术引进,通过技术提升已成为世界上先进的高铁技术,我国技术进步的整体水平已大幅度提高,技术引进的需求空间已大大缩小。从历史上看,前沿技术的输出和引进历来是十分敏感的,各国都会采取谨慎的态度、严格的管控。随着我国技术进步不断的提高,技术引进方向更多的是前沿技术,特别是面对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前沿技术引进的供给形势也十分严峻。应该充分估计到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

  (二)技术创新被推向推动经济增长更为关键的地位。随着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减弱,要继续促进技术进步,就要自立自强,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挑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农作物、航天航空、信息技术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上升到世界第12位;2021年高被引论文数为42920篇,排名世界第2位;2021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为6.95万件。排名世界第1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未来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充分说明我国有技术创新的智慧、能力和潜力。未来经济增长能否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关键取决于我们自己技术创新的进展。

  四、促进技术创新需要着重把握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创新能否取得积极进展,关系到经济能否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以至关系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能否如期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将提高我们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和信心,但一路走来,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技术创新固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矛盾,需要拿出有效措施和办法,积极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要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规律和特点。技术创新是个累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只有经过不断反复探索,才能为实现技术创新奠定基础,要有硬招实招持续不断地支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主观努力是需要的,但付出不一定会出结果,还会有失败的风险,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有个性的,团队合作对技术创新很重要,但个性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在制度安排上充分体现出技术创新的个性特征。

  (二)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关键是要解决政府、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针对技术创新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着如何调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优化相关的体制机制。要针对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健全完善规避技术创新风险的对冲机制。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健全,调动社会各方面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于转化应用,有效的转化应用会激发技术创新的动力和信心,更能为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转化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持续性。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更多用市场办法运用社会各方面资金,发挥好资金推动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