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绿色债券市场稳步扩容 为低碳转型注入源源活水

  从2015年起步至今,绿色债券已悄然成为中国绿色产业的重要融资渠道,规模仅次于绿色信贷,为中国社会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动能。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继续扩容,前三季度国内绿色债券的发行金额已超过2021全年。

  分析人士认为,伴随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范围不断扩展、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绿债市场必将持续创新、升级,以满足绿色低碳转型的大量资金需求,为国内绿色金融改革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发展空间广阔

  绿色债券以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投向符合标准的绿色产业、项目或资产为目标,具有直接而显著的环境效益,是我国在绿色信贷之外最早开发的重要绿色金融产品。

  有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境内主体绿色债券的发行只数已从2016年的79只增长到2021年的625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发行规模从2016年的2066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60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约占全球当年新发行绿色债券规模的20%。

  根据新世纪评级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统一及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绿债市场继续扩容,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同比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发行金额已超过上年全年,占全球绿色债券市场比例平稳增长。

  就境内债券的发行情况来看,我国境内债券市场2022年第三季度共发行138只“贴标”绿色债券(是指获得相关债券发行审批部门的认可,在债券名称中带有绿色字样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比增长0.73%;发行金额方面,第三季度发行2076.35亿元,同比增长16.74%。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401只,同比增长18.99%;发行金额合计约6196.54亿元,同比增长46.60%,已超过2021全年的发行金额。从全球视角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绿色债券占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总额比例约为21.54%,同比增长3.91个百分点。

  “中国在绿色和低碳发展领域已取得切实进展,从政策体系和绿色金融层面持续推进ESG发展,彰显了中国对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德意志银行集团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认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社会融资总量中绿色融资的占比较小,预计未来30年中国绿色转型投融资需求有望突破100万亿元。”

  各方协力施为

  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已成为各界共识。而国内绿债市场的快速成长和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各市场参与机构的协力施为。

  记者注意到,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交易所绿色债券品种逐渐丰富,发行规模也随之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交易所绿色债券融资1389.99亿元,同比增长17.02%。其中,一般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分别为768.97亿元、566.02亿元和55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方面更为绿色公司债券发行上市设立了“绿色通道”,提高预审核及上市、挂牌效率,并以专有G(Green)开头的上市简称统一标识,便于投资者识别和跟踪。

  与此同时,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称“邮储银行”)的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达275.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1%。

  不仅如此,为保证绿色金融在更多业务场景中的运用,邮储银行加大了履约担保品向绿色债券倾斜的力度。2022年9月,邮储银行成功接入中央结算公司推出的绿色债券担保品池,完成了行内首笔绿色债券质押式同业存款业务。一方面,这可以帮助中小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盘活其持有的绿色债券;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其配置更多的绿色债券产品,有效降低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为实体经济绿色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融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贯彻落实“双碳”目标,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中央结算公司也将服务绿色发展融入了其公司战略规划。

  不论是构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指标体系、创新构建全球首个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库,还是创新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服务,抑或是创新发布中债ESG评价系列产品,填补市场空白……“我们希望能优化绿色债券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央结算公司总监宗军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后续我们将持续服务绿色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引导金融资源不断流向绿色发展领域。”

  站在绿色债券发行人的角度考虑,绿色债券发行成本较低、支持领域广泛、发行流程便利,募集资金普遍流向绿色服务、节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优势不言而喻。

  再就投资者来说,绿色债券在未来社会经济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必将成为其资产配置组合中的关键部分——不仅能助力挖掘未来绿色产业的增量红利,也有助于对高碳资产风险实现合理对冲。

  聚焦绿色债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加强发行端的优惠政策支持仍是关键。此外,细化信息披露要求亦是重中之重。针对目前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情况,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制定一套标准的环境效益评估方法和信息披露模板,规范和强化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细化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同时,推广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数据库,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促进投资者及全社会对绿色债券环境效益的关注与认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