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吸入用新冠疫苗多地扩围,除了新冠,康希诺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华夏时报记者孙梦圆于娜北京报道

  “康希诺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的先发优势,所以被资本市场看好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近期,受到吸入式新冠疫苗全国推广消息的影响,康希诺股价出现大幅上涨。数据显示,康希诺A股、H股股价均连续大幅回升,与年内最低点相比,截至11月2日收盘,A股股价涨129%,H股股价涨252.06%。

  不过,一则公告中断了康希诺的六连涨。11月2日晚间,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公司预期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不会带来业绩大幅增长。翌日,A股康希诺下跌14.77%,H股康希诺生物下跌34.75%。但4日早盘,康希诺股价再次反弹。

  吸入用新冠疫苗多地扩围

  吸入用新冠疫苗的推广让康希诺备受关注,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然而,11月2日,康希诺发布两则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2年10月31日、11月1日及11月2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另外,康希诺还在公告中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吸入用新冠疫苗仅于国内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未获得海外国家的紧急使用批准。基于当前的免疫策略及国内加强针接种率较高的情况,康希诺预期吸入用新冠疫苗不会带来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

  这则消息也终止了康希诺连日来的上涨态势。

  11月3日,康希诺A股和港股出现大幅下跌,截至当日收盘,A股康希诺下跌14.77%,港股康希诺生物-B收跌34.75%,盘中,康希诺生物-B一度跌超36%。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康希诺A股和H股股价于10月26日开始大幅拉升,此后一路飘红,截至11月2日收盘,A股在13个交易日最大涨幅为123%;H股则一度达到264%。

  股价的大涨得益于吸入式疫苗利好消息的释放。10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上海发布”宣布,该市将于当日起启动康希诺生物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商品名:雾优)加强免疫预约登记,26日起启动加强免疫。

  彼时,康希诺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是全国都在推广,具体还要看各地疾控中心的安排。”

  11月1日,康希诺发布消息,继上海之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也已开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其中,无锡市共设9个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点,11月中旬开始可在门诊进行接种,淮安市有18个接种点。

  康希诺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的吸入用新冠疫苗已在国内多个省市逐步开始使用,基于目前的加强针市场需求,公司能够及时、充足供应;公司对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大规模使用进行了提前布局以保障及时供应,包括雾化设备和耗材。

  吸入式疫苗的推广,离不开其优异的临床表现。

  9月4日,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公司研发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雾优,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

  9月6日,康希诺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开展了上万人的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贯免疫临床试验,积累的大量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数据显示,在肌注疫苗里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疼、疲乏和发热在吸入疫苗里发生总量大幅下降,在老年人中下降幅度更大,其中三级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已经下降到百分之零点几;使用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后28天,针对Omicron活病毒的交叉中和抗体滴度是用灭活疫苗同源加强的22.8倍。

  能否再次逆转?

  公开资料显示,康希诺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的创新型疫苗企业。康希诺2019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H股上市,被称为“港股疫苗第一股”,2020年8月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第一只“A+H”疫苗股。

  新冠疫苗“克威莎”是康希诺首款商业化产品,依靠销售克威莎的红利,康希诺也顺利实现扭亏。2021年,康希诺生物实现营收43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9.14亿元,账上现金也达到创纪录的75亿元人民币。

  不过,从2022年开始,康希诺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三季报显示,康希诺的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30.86亿,今年同期营收仅为7.07亿元,同比减少77.08%。2021年前三季度,康希诺的净利润为13.34亿,今年同期净亏损4.74亿元。对此,康希诺坦言,公司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及产品价格调整。

  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3785.1万剂次,覆盖人数13亿34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783.2万人。按此计算,第四针如若在第三针基础上开展,加上此前未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总接种量超过8亿。

  据悉,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暂不用于基础免疫接种,且各类人群仅需接种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因此,符合条件接种的人群仍然有限。

  此次康希诺能否凭借吸入疫苗再次实现逆转,尚不得而知。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吸入式新冠疫苗对注射式疫苗尚难迅速形成全面替代,这一产品对公司业绩的提振作用仍有待观察。

  “同类产品不断增加,加之受到国内外疫情发展变化和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后入市产品的利润空间会受到较大的市场挤压。”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江瀚表示,后疫情时代,新冠疫苗接种将会进入平缓的长尾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一部分常规疫苗的销售必然会有一个市场回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个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规律的结果。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是公司商业化平台搭建和验证过渡期,随着公司的两款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产品MCV2美奈喜及MCV4曼海欣收入占比提升、新冠疫苗收入占比下降,公司盈利波动性有望下降;中长期看,公司在蛋白结构设计和腺病毒载体平台领域拥有技术优势,同时公司可以借助新冠疫苗商业化机遇,快速推进销售团队搭建和国际化研发合作。

  不过,业内人士也有不同观点。

  江瀚认为,康希诺其实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从产品到商品化的全面路径,这个完善的进化路径对于一家疫苗企业来说可谓是殊为不易,不少企业虽然有疫苗技术,却缺乏足够的市场应用能力,往往会在商品化的道路上卡上数年甚至更久。眼下,康希诺已经为12个疾病领域研发17种创新疫苗产品,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新冠肺炎、肺炎、百白破、结核病、带状疱疹等,这些疫苗一旦上市无疑又会成为康希诺的市场增长点。

  江瀚进一步指出,如今,伴随着全面疫苗接种的普及,康希诺将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商品化能力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抢夺先发竞争优势,从而在后续流脑等多种疫苗市场上真正获得更长期的市场竞争力。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