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偿二代二期实施后监管更严 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

  截至11月11日,超过170家保险公司公开了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这是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后的第三个季度报告。总体来看,由于新规更加严格,在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中,超过70%出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情况,且有13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6家人身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指标,方为偿付能力达标。

  人身险方面,包含华汇人寿、中韩人寿、渤海人寿、三峡人寿、百年人寿、合众人寿在内的6家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原因皆是风险综合评级这一指标为C类。

  针对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中韩人寿表示,评级结果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导致可资本化风险指标得分较低,公司引战增资已于7月份得到监管批复,三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提升,可资本化风险指标得分情况也显著好转。

  除了中韩人寿是“新面孔”,其余5家已不止一次风险综合评级被定为C类。其中,华汇人寿、三峡人寿和百年人寿皆是连续两次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

  华汇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造成风险综合评级下降的原因是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尚未完成,作为操作风险较大的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B类降为C类;三峡人寿则称,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偿付能力仍然承压,公司战略、经营管理等受到一定限制,SARMRA监管现场评估意见书提出的整改要求还在持续贯彻落实中,整改效果还未全面实现;百年人寿表示,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风险中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问题,公司正在根据监管要求积极推进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工作。

  另外,渤海人寿自2021年一季度开始,连续6次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C类。渤海人寿表示,公司主要风险来自公司治理等方面,在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已针对主要风险状况组织相关部门分析风险成因、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整改进展,逐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综合评级;合众人寿则是自2020年四季度起,连续7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要原因为操作风险较大所致。

  两家财产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财产险方面,7家财产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为安心财险、富德产险、阳光信保、前海财险、华安财险、渤海财险、都邦财险。

  其中,安心财险偿付能力严重告急,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季度再次下跌,均由-1055.71%跌至-1160.19%,风险综合评级也依然为D类。

  2021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就正式向安心财险发送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其采取责令增资,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等行政监管措施。为改善偿付能力,缓解流动性压力,同年6月安心财险发布公告称,计划引入江苏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两家新的投资人,将其注册资本由12.85亿元增加至19.85亿元,但该增资计划尚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

  在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安心财险再次表示,公司目前面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短期健康险、车险等主要业务基本停滞,流动性压力较大等风险,而当前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这一现状。在已采取的改善措施中,公司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增资工作,以期尽快实现实质性进展。

  除安心财险外,都邦财险也因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判定为偿付能力不达标。都邦财险称,其因为操作风险、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近两期风险综合评级均为D类。

  富德产险、阳光信保、前海财险、华安财险、渤海财险5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类,在偿付能力报告中,5家公司也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回应了解决方案。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将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从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情况来看,长安责任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处在较为危险的位置,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61.1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35%,该偿付能力状况预计将获得监管机构的更多关注。

  增资潮仍在持续

  总的来看,受偿二代二期规则影响,各保险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为满足监管要求,保持偿付能力充足率稳定,选择补充资本的保险公司不在少数。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11日,今年共有20家保险机构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上发布增资计划,合计增资金额达到293.759亿元。

  在拟增资的保险公司中也出现了头部险企“踪影”。中国人寿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拟以现金出资的方式,注资90亿元;中国太保寿险称,拟将注册资本由84.2亿元增至86.282亿元;中国太保产险将从任意盈余公积金中提取4.781亿元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增至199.48亿元。

  除此之外,外资险企密集注资也值得关注。据记者统计,今年已有复星保德信人寿、中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韩人寿、英大泰和财险、汇丰人寿、汉诺威再保险、爱和谊日生同和财险等多家外资险企发布增资计划。

  “外资险企对中国市场无疑是看好的,这是导致外资涌入最基本的原因。”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

  另外,发行资本补充债也是此前增强资本充足性的渠道之一,在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后,保险公司还多了发行永续债的选择,进一步拓宽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是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相对来说,增资扩股不仅取决于股东意愿,审批流程相对较长,也出现过增资计划未能获批和增资额缩水的情况,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也存在一定门槛;而永续债具有融资成本低、审批流程短、偿还期限由发行人确定的特点,加之不会稀释股权,对未来保险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较为有益。未来,保险公司应积极通过发行永续债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补充资本金。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