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高血压诊断标准未变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 到底该控制在什么范围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国家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此前,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将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对此,有专家指出,新“纳入”的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都要接受药物治疗。资本市场上,概念股企业的表现也随之发生变化。

  专家研究成果不作为诊断标准

  11月1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按照新《指南》诊断标准估算,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由2.45亿增至近5亿,1/3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患者。

  针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一事,国家卫健委在11月15日发布信息指出,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国家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的原因,新《指南》发起人及首席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向媒体透露,已有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国家卫健委同时指出,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血压控制范围需要“个体化”

  11月16日,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在个人公众号发文表示,药物治疗仍以140/90mmHg作为标杆。临床上的患者多种多样,病情往往很复杂,具体将血压控制在哪个范围需要“个体化”。举例来说,对于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同时还需要抗凝,出于治疗效益最大化的考量,仍建议沿用“140/90mmHg”的标准;尿蛋白≤300mg/d的慢性肾病(非透析)高血压患者,以“140/90mmHg”为目标值,患者耐受再进一步降低至130mmHg;超过80岁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基本目标是将血压调整至“140/90mmHg”,如果能耐受再继续往下调;高血压合并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患者,急性期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140mmHg,不可降得过低过快。

  2015年9月,《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联邦卫生部门表示,根据一项大型试验结果,高血压控制目标应该比现有指南标准更低,140mmHg不应该是高血压控制目标,为减少中风和死亡,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之内。

  彼时,有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评价该研究还要看入选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并非越低越好。通常来说,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水平不适合降到60mmHg/以下,甚至个别患者在70mmHg/以下就可能会出现心绞痛。

  抗高血压药物市场规模超千亿

  新《指南》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资本市场也有所反应,京新药业、华海药业等高血压药物板块企业纷纷上涨。其中,华海药业11月14日收于22.46元/股,上涨6.09%,这一股价创下华海药业今年7月中旬以来的新高。另一家企业京新药业当天也上涨8.26%,收于13.63元/股,同样为近一个月内的新高。此外,鱼跃医疗等器械类企业股价也随之上涨。

  不过,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信息后,相关企业股价有所回落。华海药业11月16日下跌3.96%,收于21.34元/股,京新药业则下跌5.57%,鱼跃医疗下跌8.57%。

  即便诊断标准不做调整,高血压药物的相关市场仍不容小觑。当前,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销售规模达到885.1亿元,同比增长12.6%;2020年达到约960亿元,同比增长8.5%。另据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在140/90mmHg的诊断标准下,中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1149亿元。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