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普惠金融如何行稳致远?听专家这么说

  “融普惠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17日在线上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普惠金融发展、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建议,要大力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在线金融服务机构和数字金融服务等健康发展。引导普惠金融向县域和乡镇小微企业延伸网点和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促进中小微企业利用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监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营造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金融监管要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普惠金融经历前期快速增长后,部分风险可能累积并逐步显现。银行机构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速的同时,要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防控的预判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做实资产分类,补足资本拨备。要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强化贷款“三查”制度执行,确保信贷真实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机制,在金融基础设施及制度性建设方面夯实普惠金融长效健康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陶东平表示,财务公司从所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财务成本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扩大存贷款利率优惠与中间业务费率优惠、扩展免费服务与增值服务范围、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以降低客户实际成本、为受疫情灾情影响成员单位提供专属优惠、协助集团整体降低负债水平与杠杆水平等多种方式,为集团成员单位降低财务成本,使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能够最大程度的普惠到所有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员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党委书记、会长王非表示,面对金融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在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理性的认识。一是科技转型过程中务必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展业,规范经营。二是秉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原则,厘清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由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金融创新需注重数据安全。小额贷款公司在与科技公司合作时需防范法律风险,要强化金融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融资担保业务金融属性强,机构经营管理具有高风险性,要平衡好支持普惠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紫华表示,在融资担保尽职免责、财税支持政策、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和完善,规范担保机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力,充分保护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这是涉及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更好服务普惠金融现实需要。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看来,对于大数据的应用目前在法律界定方面还不清晰,存在着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要求,数据的能量还不能得以充分的释放。但是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数据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同时数据滥用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金融机构在运用数据时,需要做好安全隐私保护和数据能量释放之间的平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未来普惠金融工作重点应紧扣共同富裕这一主题,致力于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比如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等方向。

  此外,峰会还公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名单,并对将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集锦》进行了预发布。

  本次峰会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金融研究院、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联合主办。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