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四大新特点 数字技术助力拓宽覆盖广度

  11月17日,“融普惠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以全平台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的完整名单并举办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2022)》的预发布仪式。

  据介绍,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征集活动受到了广大行业机构的密切关注和踊跃参与,仅仅一个月之内,来自各地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银行、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的834家单位提交了1206份有效案例,最终141个案例入围“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2)”名单。入围案例详情将编入《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2022)》,并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四大新特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会上对《融普惠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2022)》进行预发布,并介绍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以及此次案例评选的情况。据他介绍,此次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评选与普惠金融发展新特点紧紧相扣,总共分成四大类,包括乡村振兴、新市民、产品和服务创新、消费权益保护。分类别来看,乡村振兴案例有42个,涉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农贷款、政企合作以及还物联网技术等多个方面;新市民案例有17个,涉及创业贷款、住房租赁、教育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案例有75个,重点涉及数字技术应用等模式创新;消费权益保护案例有7个,涉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反欺诈等方面。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作为评委代表致辞。他表示,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普惠性金融服务使用程度稳步加深;二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到了持续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取得这些进步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各类金融机构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覆盖范围、普及率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曾刚表示,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产品业务创新能力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信贷规模和增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与此同时,普惠金融发展呈现了四大新特点。一是主体不断拓展,新市民、养老等主题逐步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二是脱贫攻坚完成之后,脱贫人口还待提升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需要通过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提供持续支持;三是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加快,金融机构必须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突破这种运营成本、风控等方面的障碍;四是越来越重视消费者保护问题,监管制度建设持续推进。

  “下一步的普惠金融工作重点应紧扣共同富裕这一主题,致力于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比如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等方向。”曾刚称。

  行业协会代表热议普惠金融发展成效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在新市民服务、供应链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推陈出新,通过产品、流程和管理工具的创新应用推动服务下沉,破解信息不对称,并且做到较好把控风险。同时,还呈现了中小银行利用扎根基层的优势,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为长尾群体提供快速精准的定制化服务,着力破解传统普惠金融服务中面临的“做不了、做不好”的问题。这些案例在目标群体、创新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各有侧重,以务实行动有效解答了现阶段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专职副会长陶东平表示,财务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现在通过专业金融服务和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努力为集团及成员企业减费让利,另一方面帮助成员单位向资金优化统筹管理要效益。这是财务公司普惠金融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特色所在。财务公司充分利用这一独特服务优势,从所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财务成本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扩大存贷款利率优惠与中间业务费率优惠、扩展免费服务与增值服务范围、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以降低客户实际成本、为受疫情灾情影响成员单位提供专属优惠、协助集团整体降低负债水平与杠杆水平等多种方式,为集团成员单位降低财务成本,使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能够最大程度的普惠到所有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员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在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王非看来,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作为立业之本,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水平,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本源。从这个角度讲,小额贷款公司天生具有普惠性,既是因普惠金融而生,也要依普惠金融而兴。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科技进步和具有场景的大数据技术运用,部分有资金实力、有开发能力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小贷业务,不仅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也延展了普惠金融的覆盖深度,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副秘书长杨紫华表示,融资担保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增信分险作用,为广大小微企业、“三农”和弱势群体提供急需的融资担保服务,成为疏通融资渠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入围的多家机构案例分别从供应链融资担保、绿色担保、支持乡村振兴担保、服务“新市民”担保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融资担保行业服务普惠金融领域所做的积极尝试。

  杨紫华指出,疫情应对和技术进步持续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融资担保机构转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方面,数字化发展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获取渠道,推动金融服务更加可得可及,有力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风控模式进行智能化和标准化改造,有利于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融资便利度,推动减费让利,是融资担保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举措。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