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廊坊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树军:“门当户对”做小微 统筹兼顾促普惠

  11月16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22中经金融高质量发展峰会”召开,廊坊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树军在会上发表“门当户对做小微,统筹兼顾促普惠”主题演讲。

  在陈树军看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既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中小银行“门当户对”的金融业务,是发展的必选项。廊坊银行在行党委领导下,普惠金融上采取“八个统筹”的方法,2022年取得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截至2022年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5.71亿元,较年初增速为21.74%,高于各项贷款同期增速12.68个百分点;户数高于年初,定价低于上一年,不良符合监管要求,普惠金融指标连续10个月达标。

  陈树军表示,在廊坊银行的五年规划中,将普惠金融放在一个重点发展位置,廊坊银行将在四个经营单元——公司银行单元、分支行单元、零售信贷事业部单元、数字银行部单元同步推进,深耕市场,量质并举,行稳致远。

  双向匹配普惠金融是必选项

  陈树军表示:“对于中小行来说,普惠金融既是‘要我做’的业务,也是‘我要做’的业务。什么是‘要我做’?近年来,国家以及监管层面连续发布多份文件,部署安排银行机构全力以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落实普惠金融,主要的核心是增量扩面、提质降本,这是‘要我做’。”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普惠金融是中小银行‘我要做’的业务,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地位相对应;第二,供需关系相对应;第三,区域客户相对应;第四,风控能力相对应。”他说道。

  陈树军具体解释说:“首先,地位相对应。相比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中小银行处于区域市场,地位与中小微企业相对应,都是中小型。其次,供需关系相对应。相比大中型银行,中小银行实力较弱、牌照少、业务种类少、专业人才少、科技力量薄弱,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普遍弱于大中型银行,适合于简单、普通的企业和居民金融需求,面对大中型企业、集团企业、跨国(境)企业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极低价格融资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小微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结构相对简单,金融需求聚焦于结算、融资等,也相对简单,和中小银行的供应能力是相对应的。”

  “再次,区域客户相对应。中小银行普遍在本区域内网点密集,比如某头部股份制银行在廊坊市域仅有3个网点,而我行在廊坊城区有29个网点、县域有33个网点,服务本地中小微企业更具优势;土生土长在本地的中小微企业,与本地中小银行是相对应的。扎根本地,更容易发挥优势。”陈树军表示。

  他指出:“所谓风控能力相对应,中小银行风控人才不足,风控技术应用能力不够,但是熟悉本地,可以做到非常下沉,可以充分了解本地客户,对过于复杂的集团性企业以及跨区域、跨国(境)企业,由于业务复杂,中小银行的风控水平往往无法满足,例如尽调就存在挑战,很难充分了解复杂企业的全部经营状况,从而带来风险,本地中小微企业一般信息对本地人较为透明,经营情况在本区域内较容易被银行人员熟知,两者相对应。”

  统筹发力余额增速超20%

  陈树军表示:“廊坊银行在普惠金融上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主要有八个方面统筹:从思想上重视、从资源上配足、从考核上倾斜、从产品上创新、从营销上精细、从风控上稳健、从服务上细心、从管理上精益。”

  “举例来说,思想重视方面,2022年,我行高度重视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工作,行党委会、行办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年普惠小微贷款投放计划,将贷款资源集中投向普惠小微贷款。董事会将普惠小微贷款考核指标纳入经营层考核,实现从董事会到经营层、分行、支行等全流程贯穿考核;考核倾斜方面,2022年初我行制定了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量计划,并分解至各个经营单元,层层压实责任。我行对经营单元单设普惠小微贷款考核指标,同时考核占比得分不低于10%。”陈树军说。

  据了解,廊坊银行今年连续10个月普惠金融完成任务。截至2022年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5.71亿元,较年初增速为21.74%,高于各项贷款同期增速12.68个百分点,增速达标;普惠小微贷款有贷款余额的户数43433户,较年初增加18864户,户数达标;当年投放普惠小微贷款106.85亿元,投放加权利率比2021年投放利率低1.68%,定价达标。

  另外,截至今年10月末,廊坊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48.97亿元,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之比31.45%,比年初增加12.21%;个体工商户余额35.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60亿元。

  行稳致远多策并举惠企助民

  “如何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从我行角度讲,下一步,我行将继续落实好‘八个统筹’工作法,深耕市场,沉心静气,行稳致远。为中小微企业服务不是一朝一夕,在廊坊银行新的五年规划中,将普惠金融当成廊坊银行发展的一个重点,在四个经营单元均有针对性举措。”陈树军表示。

  为了做好普惠金融服务,陈树军也从行业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开放政府数据,如招标采购、公共事业费、政府项目等,便于中小银行更清晰地了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支持中小银行提高尽调水平,解决KYC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性大数据平台,优先向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开放。业内专家认为,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的作用和本地政府大数据平台作用,探索推出更多基于充分KYC的非抵押类信用融资产品,让中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

  “其次,建议创造良好经营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实现普惠金融量质并举。中小微企业生意好了,自然银行贷款质量就好了,不良率降低,银行再投入积极性高。这是良性循环。一切都基于企业经营正常,能够盈利。当前,疫情防控三年,加上经济处于供给侧转型期,给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受到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数量不小。希望政府加大对当前经营困难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并打击逃废债行为,提高资产质量。”陈树军说。

  同时,新市民金融服务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银政企加强合作,大力支持新市民创业。“廊坊银行积极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廊坊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推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服务方案,设立了河北省首家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发行了新市民卡,推出了优惠贷款。服务新市民,离不开政府相关对口部门的全力支持。建议成立政府部门参与的新市民金融服务联盟,联盟牵头做好新市民身份识别系统建设,加强新市民金融需求对接,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建立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银行方面积极丰富、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合理满足其信贷需求,全力以赴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