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在乡野间激荡最岭南

  以艺术之名,南海向世界发出邀约。11月18日,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拉开帷幕,来自全球创作的73个艺术项目,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将艺术嵌入大地。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户外艺术节,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全域性、全景式地举办,迅速成为城市IP的“爆款之作”。

  南海大地艺术节开幕后的首个周末,西樵镇各景点和各艺术区域共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到西樵去”也成了高频词。南海以一场艺术盛宴,探索文化引领城市飞跃的无限可能。

  在大地艺术节开幕前一天的文化发展大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指出,在经历拼经济、拼城建后,拼文化将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南海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趋势,在文化创新发展上不断探索前进,通过文化赋能城市、扩大优势、赢得未来。

  透过南海大地艺术节这扇窗,不仅可以激活南海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这座岭南千年古郡的独特魅力,还将唤醒南海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促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一条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

  国际化视角感悟“最岭南”乡土文化

  “大家注意不要把墙皮抠下来,不然你们也成艺术家了。”在约6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艺术家向阳边介绍自己的作品理念,边打趣道。

  在这个名为《进化的尘埃》的艺术展示空间里,艺术家在重新粉刷过的墙上,刻画出本地村民最日常的生活,当中既融入了香云纱、渔耕、龙舟等文化元素,也有村民闲话家常、小孩打闹嬉戏的画面,“在这个窗户边上,我刻画了村民吊钓的场景,和窗外的河涌正好形成响应,实现实景和虚拟的结合。”

  向阳介绍,这些画中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在扎根西樵创作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周边村民不时会来凑热闹,看看艺术创作有怎样的门道,通过持续接触,向阳得以走进村民最鲜活的生活,和他们打成一片,从艺术家的视角审视这片最具岭南味的山、湖、河、人与四季风物,用艺术形式把他们记录下来。

  为了创作这些壁画,他先在墙上用不同颜料绘出不同的抽象画作,再对其进行覆盖,涂上第二层颜色,如此反复,一层层叠加,最后通过刻画把不同的底色抠出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岭南乡村生活画卷。

  和向阳一起,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共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组艺术团队参加,在西樵1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以国际化视野、现代性视角,去审视、感悟和探寻岭南文化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创作出73个艺术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南海千年的厚重文化,得到了活化与升华。

  这是向阳首次深入了解南海本土文化。此前他曾收集过很多来自南海的旧家具,透过这些旧物件,对南海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更早之前,在国外游学创作期间,他经常接触到龙狮等传统文化,并了解到其发源地就在南海。

  此次参与大地艺术节,通过在地化创作实现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他认为是一次很难得的体验,“这就是我们说的用文化来保护当地文化,我们要怎样保留本土文化,站在一个什么角度去开发,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

  向阳表示,对在地性的强调,迫使艺术家走出工作室,直接感受艺术和地域的关系,艺术和自然、社会的关系。“在这里,你创作的东西,它不属于任何地方,它就像一个天然美术馆,其他人想看就得跑到这个地方来,这样就跟当地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撬动以后的持续的文化保护和发展,这是用一种很正面的方式对文化进行保护。”

  艺术家们为南海文化注入最前沿的国际创作理念,而南海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则是第一次来到南海参与艺术创作。到南海之前,他看了组委会提供的介绍资料,也在网上进行了资料收集,对南海的一个直接印象是,这地方有很多水,“是不是一个以水为生的地方。”

  到南海半个多月,他对这里的乡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走在西樵的乡间村落,传统与现代交融给了他强烈冲击。一方面他看到这里的村民保留了很好的传统,村里有很多祠堂,他认为这代表了村民对宗族概念的认同和对祖先的尊敬,是一种很真实的状态。

  “在日本,很多地方要不就像中国的大城市一样很新,要不就是一些很旧的村子,很少像南海这里的村落,既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东西,又不断引进新事物和现代元素;既尊重传统,又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松本秋则说。

  结合南海本地元素,松本秋则的作品在村里的一家旧蚕房展出,除了一些小物件在日本创作好带过来,艺术品用到的竹子等材料都是在村里就地取材,并融合本地桑蚕养殖等传统元素。

  在松本秋则看来,一个好的作品一定需要人来感受,如果作品做好了没有人进来参观,这就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让作品真正在地化,融入当地人生活,才能赋予作品持续的生命力。

  打造世界级IP讲述南海故事

  南海大地艺术节结合国际经验探索中国创新,通过采取全域性布局,推动地域创生发展,实现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的首次完整呈现。这是南海重塑城市IP,推动在地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尝试。

  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南海山水相济、人文共美,广袤的乡村蕴藏着数不尽的风情、记忆以及让人着迷的故事。这里青山绿水、钟灵毓秀,西樵山名动南粤,西江、北江滋养万物,桑园围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千百年来,这里文脉绵长、根深叶茂,孕育了醒狮、龙舟、功夫、粤剧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全球华人的乡愁所系,香云纱织造、藤编、竹编等技艺流传至今,一个个古老村落、一座座广府民居,流淌着氤氲千年的人文格调。

  就在大地艺术节开幕前一天,南海召开了全区文化发展大会。会议指出,南海是岭南文化宝藏城市,达到IP条件的文化资源非常多,但目前对本土IP缺乏系统性谋划与经营,创意包装不够;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真正触达消费者需求。要推动南海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以远大的文化抱负、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入的文化思考,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文化图景。

  大地艺术节的举办,正是南海探索艺术赋能,涵养城市发展新气质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将南海打造成为各类文化载体的集大成者,让乡村美术馆、乡村艺术馆、乡村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走进村庄街巷,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实现在地艺术作品的全域覆盖,使南海大地无处不文化。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沈烈毅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曾为千灯湖创作了《跷跷板》等艺术作品,但比起在城市CBD的创作,这次深入南海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乡村进行创作,切身感受村民的生活状态,给了他很不一样的体验。

  生于浙江杭州,让沈烈毅经常会把以南海为代表的广府文化与江浙文化进行比较。他认为相比起江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化气息很厚重,广府文化在传播和影响力上仍有提升空间。但这次对南海的深入考察,让他发现相比起江浙地区,这里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更加完整。

  “这里的乡村很多传承了几百年,祠堂文化延伸上千年,家庙里面的香火延续下来,挂满的盘香一直是点着的状态,包括它祭祀的各种流程,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祭祀,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非常好的。”他说。

  沈烈毅认为,大地艺术节的举办,能够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走到一起,文化和艺术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度,艺术家到这里来找到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把游客吸引过来,慢慢就能够把本土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只有交流才能相互了解,艺术家是全世界的,他首先了解这个地方,然后再通过作品向世界推介本地文化,尤其是现在线上传播很发达,更易于让全世界了解南海。”沈烈毅说。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

  大地艺术节,更是南海推动城乡融合,以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之举。

  大地艺术节自创立之初,就背负着“用艺术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艺术家们因地制宜,改善利用老旧建筑空间,拓展村民文化生活空间,也引导更多人走进村落,带动村里的商业和服务业发展。

  据统计,在艺术节开幕后的首个周末,西樵镇各景点和各艺术区域共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到西樵去”也成了高频词。

  西樵山开心农家美食农庄老板曹健锋是艺术节的餐饮合作商户之一,在开幕当天,他从早忙到晚,客流量较往日明显增加,这让他切身感受到艺术节的魅力。对于外地来用餐的游客,他总会多问一句:“觉得味道怎样?”在他看来,美食文化也是南海的优秀文化之一,并自觉把这种文化传递出去。

  “对大地艺术节来说,艺术家从来不是主角,本地村民才是。”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海洋介绍,在松塘村、儒溪村、平沙岛、凰岗村等艺术区域,共有数百名当地村民踊跃报名成为艺术节志愿者,当中既包括年轻人,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他们自觉承担起观众接待和游客讲解等工作,“也许他们并不专业,但他们却是最懂本地文化的一批人,而这是外来游客最需要的”。

  “艺术让儒溪村更美,生活更美,南海更美!”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表示,艺术家在地创作,改善利用了老旧建筑空间、丰富了村民聚会场所、带动了村里的商业,更有效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发现家乡之美。

  “我深刻感受到大地艺术节真正的价值在于对我们老百姓的感化和提升。”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认为,村民的力量也是南海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最需要整合凝聚和提升的一股力量。他希望,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激活南海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促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一条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顾耀辉表示,随着一系列文化工作的推进,未来南海城乡环境将得到极大提升、文化魅力将更加彰显,乡村将成为“既容得下肉身,又放得下灵魂”的理想栖居地。“我们将顺势而为,引导新知识青年下乡,让广大青年带着梦想、带着创意下乡创业,躬耕乡土、创造美好,为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