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三大因素助力保险股“起跳”?中国平安屡登北向资金净买入Top10榜单

  低迷多时的保险板块11月以来有了新气象。

  截至11月17日收盘,A股保险板块较月初上涨超16%,个股表现可圈可点,五大保险股中,中国人寿股价较月初涨超20%,中国太保涨超19%,中国平安涨超16%,新华保险涨超15%,中国人保涨幅约2.5%。

  与A股呼应,H股市场中,保险股也呈“起跳”态势。截至11月17日收盘,中国平安H股较月初股价涨幅近40%,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股价均较月初涨超20%,中国人保集团上涨近10%。

  从资金对保险股的青睐看,11月以来的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top10榜单中,中国平安多次出现,并在11月16日以5.03亿元的净买入额登上榜首。此外,中国平安近期还多次获摩根大通增持,充分说明资金对保险龙头的青睐。

  “保险股的起跳是多因素产物。”多位保险业人士表示,对保险股迎来反弹并不意外,经济环境、政策引导,保险公司自身转型均释放出积极信号,再叠加估值性价比高,势必会成为资金抢筹的重点。“深蹲起跳,正是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基本面”,多家券商分析师也乐观预期,“看好保险板块配置价值”。

  01。迎暖:国内经济回稳向好、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

  立足国内,伴随10月各项经济数据的出炉,我国经济恢复韧性进一步显现。同时,疫情科学精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金融16条”等陆续释放的积极信号,也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向好预期。

  国家发改委近日也表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正加快落地见效,一系列举措将在四季度集中显效,工业增长动力、投资信心将继续增强。“展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

  “经济回稳向好,一定程度上将加速推动各行业稳健发展。”一位保险业人士表示,从需求端看,近两年来,疫情反复、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持续影响居民消费,经济的稳健回暖,将一定程度刺激消费回暖,金融消费也会有所回升。此外,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韧性十足,资本市场也会迎来机遇,低估值的保险股自然也会随之“起跳”。

  放眼国际,今年以来,不确定性增多,美国及全球均面临高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风暴”一定程度上为全球主要股指带来压力。最新数据显示,持续高热大半年后,美国通胀拐点初现。美国劳工部10月通胀数据显示,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7.7%,前值8.2%,是今年3月以来首度回落至8%以下。

  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美国通胀压力开始缓解,美联储加息压力也将骤减。就在数据公布的当天,美股三大股指全线飙高,均创下2020年上半年疫情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受其影响,我国A股、H股也迎来不同程度上涨,保险板块顺势反弹。

  02。强基:保险机构基本面稳健,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个股市场表现,离不开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等基本面。保险股的此轮“起跳”,更多程度上是市场对保险机构基本面、改革效果的认可。

  近日,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前10月保费成绩单揭晓,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今年前10个月保费收入分别为6561.31亿元、5343.21亿元、3469.30亿元、5745亿元、1489.92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2.21%、9.34%、8.29%、-0.05%、1.09%。

  在今年复杂多变且不确定增多的环境下,五大上市保险公司的业绩依然实现稳健,实属不易。其中,作为行业发展“风向标”的中国平安,同比增速保持了提升态势;冲击开门红的中国太保,增速也明显加快。“部分公司的新业务发展,已体现出边际改善。”券商分析师表示,保险头部公司的改革呈现已在逐步凸显。

  更详细的数据体现在上市保险公司的三季报中。以率先开启寿险改革的中国平安为例,2022 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258.48亿元,虽然仍同比下滑,但下滑幅度与半年报数据相比,已有所趋缓。说明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新业务价值已实现改善。

  新业务价值的改善,源于平安寿险队伍的“强基”。今年以来,平安寿险实施代理人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推动队伍结构优化。截至2022年9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新人队伍方面,平安寿险持续升级“优+”政策,通过以优增优,逐步改善队伍结构与质量,提升优质新人占比,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钻石队伍方面,平安寿险进一步深化绩优经营策略,稳定钻石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2022 年前三季度,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8倍。

  除了代理人团队的高质提升,平安还加强了内部渠道的强强联合。平安寿险与平安银行深化融合,银保新优才队伍坚持严选增优,引入高学历精英队伍,截至三季度末,该队伍已招募超1,000人,超9成拥有本科学历,业绩贡献逐步提升。此外,平安寿险探索社区网格化经营模式,以“孤儿单”继续率提升为第一要务发展高素质网格化专员队伍,截至三季度末,试点“孤儿单”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17个百分点。

  代理人是寿险公司发展的根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也在多个文件中倡导代理人“精英化”高质量发展。“平安寿险代理人转型取得成效,多元化渠道都有进展,是非常积极的信号。”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在此基础上,平安分层精细化经营,队伍的产能将持续改善。“叠加年底的开门红,在股债收益率下滑,居民风险意识抬升的背景下,储蓄型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所提升,有望推升新业务价值。”

  03。顺势:个人养老金逐步落地保险第二成长曲线明晰

  政策引导,是行业及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契机。

  11月15日,联合国表示全球人口正式达到80亿。但纵观人口结构,老龄化愈发严重。以我国为例,据权威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今年以来,我国养老顶层设计也不断推进。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随后,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各部委陆续相应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细则,明确个人养老金基本概念并实行个人账户制,参与人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产品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产品、参与险企等范围均有扩展。

  频繁政策利好,有券商在研报中分析,个人养老金在全国的实际落地更进一步,或将形成可观的资金规模,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皆有望受益,但受益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能够较好的满足个人养老金追求长期资产稳健投资的需求。即使部分个人养老金用于购买保险,形成的新单保费规模也较为可观。根据监管对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净资产、偿付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上市大险企更具竞争优势。”

  “保险公司在产品组合创设、长期投资资金管理能力、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协同等领域有着一定竞争优势。”业内分析,个人养老金落地,税优健康险拟扩容,保险业或迎来二次成长曲线。

  顺势的前提,就是能力的具备。事实上,与养老有着天然关联的保险业早已提前布局。以中国平安为例,近年来,平安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提供覆盖健康、慢病、疾病、养老的一站式服务,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赋能金融主业。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平安自有医生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药店数约21.1万家。

  依托强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资源,中国平安同步打造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居家养老”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平安养老生态体系,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中,“保险+居家养老”瞄准最广泛养老人群,整合内外部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填补了行业服务空白。

  保障主业方面,近两年来,平安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三大服务为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加速经线与纬线的融合,为消费者织就一张日益密实的保障网。其中,四条“纬线”中,每个产品系列都包含重疾、意外、医疗、寿险、储备和养老六类保险产品,通过专业而精准的需求匹配,满足人民健康及养老保障、财富增值与传承等各类所需。

  “现成的产品体系、庞大的资源生态、多元的专业能力,让平安在政策利好袭来之时,能快速顺势而为,抢占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正是上市险企近期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

  结语:

  迎暖、强基、顺势三大因素支撑下,保险股的价值已然凸显。近期,多家券商也在研报中看好保险股潜力,称“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建议积极增配保险股”,建议左侧布局寿险龙头。此次“起跳”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