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能源、互联网等领域企业加入 生态环境部:支持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1月28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已有近50家,不仅涵盖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还有来自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企业。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企业公民力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新风尚。

  联盟成员单位已有近50家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在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生态环境部从深入推动生态保护监管工作、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管、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等多个方面着手。

  据介绍,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共命名6批468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87个“两山”基地,“示范引领”成效显著,“集群效应”作用凸显,不断由个体示范向区域整体推进,“两山”转化模式和机制丰富多样,形成多种实践模式,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水平显著提升,在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和标杆引领作用。

  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截至目前,2018年COP14大会上提出的不同领域的非国家利益攸关方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做出的具体承诺和贡献,有超过10%是中国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利益攸关方做出的。

  崔书红透露,截至2022年7月,3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发布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倡议,已有来自19个国家的103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并签署生物多样性融资承诺。

  2022年5月,中国“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成立,旨在推动形成工商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探索创新型解决方案。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有近50家,不仅涵盖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还有来自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企业公民力量,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升级,营造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绿色新风尚。”崔书红介绍。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确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通过数十项决议,围绕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支持等议题达成相对平衡的一揽子成果。中国为会议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自COP15第一阶段会议以来,中国已经组织召开37次《公约》主席团会议,为《公约》重要会议筹备和谈判进程提供组织安排和指导意见。在日内瓦、内罗毕先后召开“框架”工作组会中,中国作为主席国积极协调各方,推动各方为达成“框架”相向而行。

  生态环境部表示,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标志性预期成果就是通过“框架”。“框架”着眼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愿景,以“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为方向,将为下一阶段至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明确目标、方向与路径,凝聚国际社会生物多样性合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

  据介绍,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12月7日-12月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目前,会议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崔书红表示,中国将派出由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