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禅城城管 变废为宝助建“无废城市”

  11月28日,在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内,一车车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后成为天然气;剩下的沼渣,可以做成肥料或者燃料,供二次使用……这是禅城垃圾分类的新场景。

  如何推动分类体系建设实现新跨越,如何实现垃圾减量、变废为宝等问题,是摆在垃圾分类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用多年的实践,真正提高了全城垃圾分类的总体水平,实现了变废为宝。

  做好垃圾分类,让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是禅城交出的垃圾减量“答卷”,也开启了“无废城市”的文明新风尚。

  打造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

  垃圾产出天然气覆盖数千家庭

  11月28日,佛山创意产业园的餐饮业商家把餐厨垃圾倒入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垃圾转运车到来后,再把这些垃圾统一转运至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把垃圾倒进接收斗,厨余垃圾就在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开始了变废为宝的旅程。

  与传统的厨余垃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不同,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采用中温、湿法、两相、连续式厌氧消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高,高效节能无污染,厂区整个运营生产过程均通过厨余垃圾处理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就地启停、在线监控、预测性诊断与数据分析。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旅程的“首个关卡”就是大物质分选系统,大直径螺旋分筛技术可把大的玻璃瓶、塑料袋等筛选出来;第二关则是进入高度集成化的“破碎分选制浆一体机”内部进行处理;第三关要用离心力把小的铁器、石块、骨头、沙砾等剔除。

  不到半小时,原始垃圾物料就能变成浆液。浆液还将继续进行处理,经过油脂分离、发酵、净化脱硫、提纯等步骤,变成天然气和沼渣等。前者可直接利用,沼渣则可用作燃料、肥料等,或直接填埋。

  广东绿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保山表示,按照规划设计,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天可处理厨余垃圾150吨。在前端垃圾分类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处理厂已在今年4月份左右达产,每天处理150吨甚至更多的厨余垃圾,每天能产出约4000立方米天然气,足够供约2000到3000户家庭一天的正常使用。

  “垃圾分类体系是环环相扣的,前端的垃圾分类投放得好,后端的处理环节才能更顺畅。”张保山表示,随着禅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提速、提质,垃圾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后端的处理环节也越来越顺利。

  目前禅城部分小区、全区商圈、公共机构的厨余垃圾均已被收集起来,运送至禅城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开展集中处理。

  据悉,该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预计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2023年底试运行。项目扩建后,处理规模可提升至300吨/天,将满足禅城区全部厨余垃圾集中处置需求,进一步完善禅城区垃圾分流分类处理全链条终端,让禅城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速跑”。

  构建城市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

  “绿色接力”实现垃圾减量

  垃圾处理终端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庞大的垃圾分类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支撑。在禅城,由政府支持、企业运作、市民参与的全链条发展体系加速建构,以“绿色接力”支撑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前行。

  禅城城管部门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类措施,实现对垃圾的全链条管理。

  在完善分类处理设施和队伍方面,禅城城管在全区的小区(村居)安装了垃圾分类亭1400多座,并组建了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

  目前,禅城每个镇街均有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点,例如在石湾镇街道新福港鼎峰小区示范点内,石湾镇街道办会给每家每户派发厨余垃圾桶及其他垃圾桶,并组织垃圾分类督导员到居民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每一座楼栋门口都设置一个智能垃圾亭,并配备督导员,检查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给予评分,并根据评分选出小区的“垃圾分类之星”。

  与此同时,禅城城管不断完善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全区投入使用45辆厨余垃圾收运车,实际有效对接收运的单位1144个,每日收运处理约180吨,收运率达82%。

  这其中就包含变废为宝最终成为天然气的厨余垃圾。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禅城区厨余垃圾处理量为4.6万吨,同比上涨5.7%,实现资源化利用占比达56.2%。

  禅城城管还建立健全了可回收物收运体系。位于五峰山上的固体弃置物分流处理中心,大件垃圾通过电话及线上预约上门免费服务的模式,实施统一收运,进一步减少禅城区废旧家具乱丢乱弃的现象。

  另外,禅城城管部门还规范低值可回收物管理,尤其是旧衣物回收管理;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

  在落实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收运方面,禅城区城管部门实行“其他垃圾按照户收集—村(小区)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进行定点收运。建立起有害垃圾区域临时集中贮存点,为物业小区、公共机构等产生源单位提供免费预约上门收集服务,规范有害垃圾收集、贮存、转移的过程。据统计,2022年1—10月,禅城区共处理各类生活垃圾55.87万吨,其中,其他垃圾处理吨数同比下降了0.1%。

  建设“无废城市”

  一场垃圾分类的禅城探索

  垃圾分类是垃圾分流减量的过程,是解决“垃圾围城”的实招。禅城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开此项工作,并在数年内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禅城区常住人口过百万,根据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禅城区就清运生活垃圾55.09万吨。换而言之,以当时常住人口数量计,禅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500多吨,每日人均产生超过1200克的生活垃圾。在2019年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各项措施前,垃圾还在以年平均8%的速度增加。

  2018年,佛山市公布《佛山市城乡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工作方案》。禅城区2019年的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增长须控制在2%。到2020年,这个指标降低为0%。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禅城区是佛山五区中唯一一个要在2021年前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零增长”的区。

  2019年9月起,禅城以城市垃圾减量为目标,健全体制机制,融合现代化治理体系,逐步推开垃圾分类工作。

  2019年9月,禅城区府办印发《佛山市禅城区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方案》。此后,禅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垃圾分类工作设任务、定目标,推动垃圾分类全面落实。禅城区垃圾分类工作至此开始提质增速。

  2020年禅城城管部门完成了对全区304家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也是这一年,禅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3万吨,实现垃圾止增的目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为城市减负。

  2021年禅城实现生活垃圾八大产生源分类全覆盖。

  2022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垃圾资源化处置。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构建城市垃圾现代化管理体系,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今年,禅城城管部门优化了管理模式,理顺考核管理机制,实施重点难点攻坚,强化示范引领效应。在2021年打造“4个25”精品示范单位基础上,2022年底前,全区将打造254个垃圾分类标杆单位(125个小区、50个公共机构、50个餐饮机构、29个学校)。

  在日常,禅城城管部门坚持对市属公共机构和区属产生源共1383个单位开展评估检查,每月对各部门和镇(街道)工作情况进行排名通报。按照“区级统筹、镇街组织、社区协调、物业落实”的模式,结合“住建行业管理+城管专业指导”,2022年5月份顺利完成全区407个物业小区楼层撤桶。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量,对拒不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职责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禅城明确主体责任和分类目标,完善支持措施,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过程中,城管部门坚持部门、社会、市民多方协力,实现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助力禅城建设“无废城市”。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