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高质量的资本市场需要更具活力的央企

  近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制定《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落实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 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与此同时,上交所同步制定《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

  目前,央企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大约有430家,占全部A股数量的约8%,主要分布在国防军工、公用事业、计算机、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更大地发挥资本市场的中介桥梁作用,打造出具备生机与活力的央企,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过去,相对其他属性的上市公司,央企上市公司给外界的印象就是“高股息、低波动、经营稳健”。投资者如果要深入了解企业战略发展、经营管理、业务布局等,找不到有效的渠道,很多时候面对的是冷冰冰的财务数字和公告。有效沟通渠道的缺乏,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选择远离,进而导致央企估值过低甚至破净,限制了其通过再融资方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架起资本市场的桥梁,打破和改善央企留给外界的固有印象势在必行。自2020年开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全面加速,央企与国企开展横向并购,央企凭借自身体量优势,通过有效并购打通断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

  下一步,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整合,服务培育和塑造央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央企上市公司用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各类资本工具,不断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央企运用股权激励等各类手段,打造好自身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留住和吸引人才,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企业层面的制度优化将带来经营效率的提升,最终也将进一步提升央企估值。

  央企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主要分布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中,既是当前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对象,也是未来一系列改革的排头兵。长期以来的估值压制,与其责任担当是不匹配的。

  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对外表示,要深刻认识我国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毫无疑问,身负重要责任的央企需要更多的活力,改善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资本市场也需要一批从内到外散发活力的央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