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报告:传统碳密集型行业低碳转型现良机 可持续固收市场有望再扩容

  近日,独立资产管理公司景顺(Invesco)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联合发布《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的分析报告。这是双方去年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后发布的首份研究成果。报告聚焦中国传统碳密集型行业,基于企业年报等公开披露信息及清华大学专有研究,分析重点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现状及转型压力,旨在帮助市场参与者有效识别高碳排企业可持续活动,探索其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机遇。

  景顺ESG客户策略亚太区总监陈浩扬评论道:“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钢铁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能耗、高碳排行业的低碳转型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在中国迈向低碳转型的路线中,会为减碳科技,传统行业转型与绿色发债带来相关投资需求与机会。”

  企业碳排放在行业间和行业内存在差异

  报告在应用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排放因子法”对样本企业估算碳排放数据时发现,燃煤发电企业单位收入碳排放在行业中有较大差异,但单位排放总体呈现持平或下降趋势。煤炭开采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应用综合能耗估算所需信息相对缺乏, 行业整体碳排放信息披露有待提升。

  而钢铁行业则因生产工艺复杂、产品门类丰富、且各报表数据多为平均值或区间值,导致测算结果仅呈现区间范围且存在差异。

  绿色收入是识别企业可持续活动的价值指标

  报告认为,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具备国际可比性和兼容性,为中国企业的相关信息披露提供基础。而报告提出的企业“绿色收入”计算则是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使用场景的一种创新探索,即通过对企业活动与目录进行匹配、对收入来源分类,计算企业符合“减缓气候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的财务收入,以此识别和评价企业的可持续经济活动表现。

  研究发现,钢铁企业因生产工艺和产品不同使得各企业的绿色收入占比存在较大差异。而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完善,将更有利于企业绿色收入的计算,帮助市场判断企业的可持续行为,引导资金流向钢铁行业中绿色经济活动表现更好的企业。而煤电行业如何向低碳转型并获得融资支持仍有待获得共识,“转型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

  报告还指出,“绿色收入”作为识别企业可持续活动的价值指标,将有助于银行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动态的管理和评估,也有助于投资机构进一步了解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绿色转型潜力,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和投资价值。

  该报告将对景顺在内地的合资公募景顺长城基金旗下量化投资团队进行ESG主题相关投资形成研究支持。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黎海威评论道:“基于研究,投资者将进一步认识到, 重点行业推进低碳转型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围绕碳排放核算, 报告深度剖析了企业的信息披露及其绿色转型路径和行为,ESG主题投资的探索将深受启发。资管机构可以通过持续跟踪相关企业在生产工艺、节能项目、绿电应用、环保投入等方面的进展,有效践行 ESG 投资。”

  全球趋势或将提高中国 ESG 投资透明度信息披露质量是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

  报告指出,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制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标准方案,尽管在短期内对国内上市公司没有直接影响,但已释放出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统一性和趋同性的信号。陈浩扬认为,ISSB为信息披露提供基准,中国标准与ISSB的接轨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ESG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比性,促进可持续投资的跨境流动。

  同时,行业头部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较全面,大部分指标均有披露。 对于高碳排放企业的低碳转型,报告指出,企业应在 “1+N”政策体系的指引下,加强企业的碳核算能力及对可持续活动的识别。更重要的是,积极践行信息披露,在兼顾信息安全的同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此外,基于对业内专家及企业的调研和访谈,报告还建议,在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在内的重点领域,企业应在稳定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完善创新链、建强产业链、优化生态链,积极探索拓宽转型路径。钢铁企业则应在控制产能的基础上,在短期调整能源结构和应用节能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长期则应注重钢化联产、耦合发展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研究还表明,预计随着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进入平台期,兼并重组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扩大规模和合理化产能的重要途径,行业集中度将由此提升。

  转型金融将推动可持续固定收益市场再扩容

  报告强调,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需要金融机构的协同支持。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关注企业的碳排放现状及可持续活动等信息,判断其低碳转型风险和收益,评估企业未来估值和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有良好前景的技术、项目或企业,积极探索创新转型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应主动引导企业制定转型计划,帮助企业进行转型能力建设。同时帮助企业提高转型活动的透明度,有效规避“假转型”和“洗绿”。

  报告指出,目前国际市场转型金融相关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根据CBI统计,2022 年上半年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挂钩和转型(GSS+)债券累计发行量达 1.4 万亿美元,2022年第一季度共有61%的SLB与温室气体目标挂钩。

  陈浩扬补充道:“转型金融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投资者普遍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 碳定价将提高且碳排放交易机制将扩展至钢铁制造等传统碳密集型行业。相较过去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气候技术’主导ESG投资,预计未来高碳行业的转型将涌现更多可持续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通过识别低碳转型中的价值企业,捕捉可持续融资发行增长中的转型融资机会。我们预计可持续固定收益市场有望实现再扩容。”

  最后,报告总结认为,企业、行业和政策面的多维发力是实现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 企业应在“1+N”政策体系下,制定减碳目标和战略,加强碳核算及对可持续活动的识别能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金融机构则应积极探索转型金融创新工具,落实资金支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