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援几医疗队汉语培训接力“开讲” 中非合作交流更进一步

  语言是传递信息、增进感情的工具,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桥梁。中国援非医疗队,不仅给远在西非的几内亚人民带去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为当地医护人员教授汉语。

  日前,在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的努力下,汉语培训班在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接力“开讲”,再掀一波汉语学习热潮。汉语培训让中非合作交流更进一步。

  “从我们抵达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执行援非任务开始,工作期间就总能听到几方医务人员希望医疗队继续加强汉语培训班的呼声。”11月28日,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卫生政策顾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杨培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目前,“中几友好医院汉语培训班(2022—2023年)”已开讲两期,医疗队兼职老师们亲自制作课件,每周一次课,每次课两个小时,几方学员学习汉语热情高涨,堂堂爆满。

  “按照我们的目标,希望通过医疗队持续的汉语培训,可以帮助几方医务人员在工作、生活中能够用中文做简单的交流,进而在中几友好医院能实现中文、法语两种语言来沟通交流。”杨培蔚说。

  中国医疗援几内亚已有54年历史,中几友好医院是我国医疗援助几内亚的重要阵地,由中国全资援建,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是几内亚国内三所最大的公立医院之一。2012年医院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后,一批批中国医疗队就主要在此开展援助任务。

  汉语培训接力

  几内亚官方语言是法语,本国会说英语的人非常少。在赴几内亚执行援非任务之前,我国医疗队队员都会在国内先进行为期几个月的法语学习。但即便如此,想要在诊疗工作中与几方医务人员进行准确、流畅的沟通也往往捉襟见肘,队员们很多时候只能依靠随队翻译或借助翻译器。

  2017年,为了能让几内亚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并在工作中主动使用汉语,为医疗队援助工作提供便利,中国第26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开创性地面向几内亚医务人员开设了汉语培训班,此后由每批中国援几内亚医疗队延续该项工作。

  杨培蔚告诉记者,中几友好医院的“汉语课堂”自2017年开讲以来,受到中几友好医院全院人员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如今,面对几内亚医务人员的需求,在繁重的医疗援助工作之余,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还是决定接力汉语培训。

  杨培蔚负责此次汉语培训班的筹备工作。为做好培训工作,他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杨培蔚多方联系前几批医疗队,深入了解往期的授课情况,并专程到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孔子学院现场观摩汉语课堂教学,期间得到了中国第26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李晓北队长、北京语言大学郑家平老师、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孔子学院王宝祥院长等多方帮助。

  “他们提供了教材等培训资料,为医疗队的培训老师细心指导汉语教学方法,并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汉语教学中的很多好的经验。”杨培蔚说。

  努力实现中、法两种语言交流

  2022年11月9日,经过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与中几友好医院的多次沟通,在多方支持和精心筹备下,“中几友好医院汉语培训班(2022—2023年)”终于开讲。

  当天下午2点整,在中几友好医院的大会议室里,第一课“你好”由杨培蔚开讲。会议室坐满了来自中几友好医院的30余名热爱汉语的学员,既有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护士,也有各科室的主任,授课老师声情并茂地讲授汉语拼音、字词,引导学员们大声跟读,进行简短对话,并纠正学员们的发音。课堂上,无论什么年龄、职务、职位,大家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两个课时的课程一气呵成,学员们一致要求课间不休息继续学习。

  “虽然老师们连口水都没有空喝,但看到学员们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也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希望医疗队能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把中国汉语及其文化传授给中几友好医院的医务人员。”杨培蔚说。

  中几友好医院汉语培训班学员签到并领取教材。受访者/供图

  医疗队员们积极参与教学工作,除杨培蔚外,医疗队心内科专家王汝朋、神经内科专家张彤、法语翻译潘红洲也积极参与,四个人组成了“汉语课堂”的核心讲师团。

  医疗队援助几内亚的诊疗和公共卫生等工作本就繁重,但几位兼职老师为了教授好汉语,均做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精心遴选授课教材,最终参考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跟我学汉语》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会话301句》《标准教程STANDARD COURSE HSK1》等教材,自制课件,反复备课,熟悉教学内容,还向当地孔子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老师请教汉语教学方法和经验。

  杨培蔚告诉记者,虽然老师们会使用法语准备课件,但在课堂上,参考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经验,还是会尽量用汉语教学。“多用中文去和学员们交流,能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汉语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大家可以学习得更快,更有效率。”杨培蔚说。

  火爆的课堂,证明医疗队的努力是值得的。为了让汉语学习更有乐趣,杨培蔚还专门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他告诉记者,除四名核心授课教师外,他还会定期组织医疗队其他队员,参与到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文培训中去。“接下来,医疗队负责宣传的队员真德智就将开讲中国十二生肖。”

  中几友好医院汉语培训班的再次开讲,也得到了中几友好医院院长Dr. Mohamed Diané的支持。在筹备过程中,Dr. Mohamed Diané多次鼓励中几友好医院职工参加汉语学习,并宣布通过汉语培训班考核优异的职工将由医院支持到中国访问学习。一时间,“汉语课堂”在中几友好医院里掀起了一波学习汉语的热潮。

  Dr. Mohamed Diané院长也参加了汉语培训,他说,“会一直把汉语学习坚持下去”。

  杨培蔚告诉记者,按照他的计划,希望通过医疗队持续的汉语培训,可以帮助几方医务人员在工作、生活中能够用中文做简单的交流,进而在中几友好医院能实现中文、法语两种语言来交流。

  医疗援非持续走深走实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援非医疗队的一次次出征,可以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的最好注脚。

  2022年3月4日,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赴几内亚执行为期18个月的医疗援非任务,22名队员中,包括一名来自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卫生政策顾问和一名来自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顾问,以及20名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医护人员等。

  中国第29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郭伟告诉记者,医疗队不仅要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帮助当地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还承担推进中几友好医院建设、完善管理制度等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第28批援几内亚医疗队是中国首次在医疗队中增设两名“顾问”。因此,杨培蔚和另一位来自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的队员成为我国援几内亚的第二批卫生顾问。

  卫生政策顾问是医疗队的核心岗位,发挥着推动中几医疗合作“桥梁”的作用。

  杨培蔚告诉记者,援几内亚以来,他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几内亚卫生部,了解几方卫生部门的需求;同时,负责中几友好医院院感、建设、技术指导等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几内亚当地医疗卫生状况、医院运行情况和医院与血站之间的供血等工作,他还先后调研了多家医院和血液中心。此外,他还在中几友好医院卫生管理委员会参与卫生管理工作。

  也正是通过这些工作,我国医疗援非持续走深走实。截至目前,杨培蔚已经完成了多份调研报告,聚焦几内亚医疗卫生发展的不足、优势以及实际医疗需求等,并反馈给国内有关部门,为今后我国更好地对几内亚进行医疗援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建议。

  帮助几内亚提升公共卫生水平,也是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杨培蔚还参与了几内亚公共卫生政策、技术指导的工作。

  杨培蔚不仅是医疗队院感组组长、采购组组长,还参与队委会的工作。由于几内亚是热带传染病多发国家,他还是病媒监测工作的负责人,与其他五名队员在驻地开展了苍蝇、蚊子、蟑螂、老鼠的病媒监测工作。

  在一批批中国医疗队接力援助下,多年来,几内亚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尤其是2012年以来,在中国全资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我国先后派出了多支医疗队以中几友好医院为主要阵地,执行医疗援助任务。

  在中几两国共同努力下,从10年前仅有建筑,到如今趋于发展成熟,中几友好医院已建设成为几内亚医疗水平最好的医院之一,中几两国的友谊、中几医疗合作通过中国医生不断续写出新篇章。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