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我国每年将减少约4万例肝癌发生 专家:推广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

  乙肝是我国感染最多、危害最大的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口约8600万人,占全球约1/4。

  日前在“2022年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部李兰娟院士表示,消除肝炎危害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在现有防治成果基础上,推动肝炎患者应筛尽筛、应诊尽诊、应治尽治,推广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

  肝炎治疗管理率每提高10%

  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在我国,肝炎治疗管理率每提高10%,每年将减少约4万例肝癌发生。王宇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医防结合机制,扩大感染者干预覆盖率。将肝炎病毒筛查纳入政府卫生工作重点;医疗机构扩大检测,体检机构鼓励检测;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肝炎感染者管理;医保部门给予门诊检查、治疗支付补助;创新长效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书记刘中夫表示,目前我国消除丙肝危害行动提出的公共卫生干预模式是“医防融合、四位一体”,疾控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协作,完成患者从发现、转介,一直到治愈的全过程干预。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作为减少新发感染的有力措施,仍然是消除肝炎危害中的关键环节。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宋莉提出,在我国孕产妇乙肝检测率接近100%的工作基础上,要推动早孕期筛查,对病毒阳性孕妇建立重点管理,采取综合措施,保护每一个新生儿不受感染,努力实现WHO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乙肝阳性率<0.1%的目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团队开展的临床干预实践表明,通过有效全程、科学、规范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母婴传播率。

  建立乙肝全病程管理机制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口约8600万人,疾病负担重,积极扩大抗病毒治疗意义重大。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介绍,目前抗病毒治疗适应症逐渐扩大,正在修订、完善新版临床防治指南。进一步扩大治疗适应证有助于更多地降低肝硬化、肝癌发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调研员王旭丹介绍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13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覆盖所有乡村、社区,是面向全人群的慢性病管理基本工作平台。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疾病防治,契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民健康覆盖的理念。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张毓辉副主任表示,海南省在“2+3健康服务包”框架下,正在试点将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管理纳入省级管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规工作,建立可持续医防融合机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专家起草了《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诊乙肝患者服务、管理,提供技术规范指导和支撑。同时,探索肝炎带病保险,提供全病程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国家癌症中心赵方辉教授表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肝癌的一级预防。在全国爱卫办和健康城市推进办指导下,国家癌症中心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共同促进肝癌防治纳入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希望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把肝炎防治和肝癌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在健康城市建设的平台上调动政府、社会和个人积极性,统筹各方面资源,推进肝癌防治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