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互联网医疗成抗击疫情应急通道 能否重塑传统医疗服务体系?

  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医疗机构(包括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无论诊疗还是购药,都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目前,互联网医院及线上诊疗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此次政策的出台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大利好。

  有证券机构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20年疫情开始,互联网医疗在新冠肺炎诊疗方面的作用就持续受到关注,“互联网诊疗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笼统地去描述它的发展阶段会有一些武断。但是,如果我们把互联网诊疗定义为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的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端到端健康管理的历程,它已经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发展,到政策规范,再到探索出路,最后到精细化发展这四个阶段。”

  “这个领域最大的一个痛点是寻找最优的投入产出比的解决方案。尽管互联网医疗已经发展多年,但其在很多方面的监管是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在此次《通知》发布后,无论是线上问诊还是购药服务,都需要进一步去提升这个行业的规范性。其实,这也恰好说明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需要从政策端去引导行业的良性发展。”该分析师说。

  市场迎高速发展

  受政策利好影响,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在我国卫生医疗总支出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15年至2019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复合增速为44%,处于超高速发展状态。根据IQVIA的预测,未来三年内互联网医疗规模将以高于2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

  从近日的相关数据也可见一斑。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大多数感染者可选择居家隔离恢复,也因此带来了线上问诊量的剧增。根据1药网旗下1诊互联网医院的数据,该院线上单日问诊量从11月30日开始攀升,截至近日,单日问诊量较11月底有近5倍的增幅,且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1诊互联网医院首席医学专家刘晓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新增问诊需求绝大部分都与新冠相关,用户大多已经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前来咨询用药和注意事项。另外,由于前往线下医疗机构就诊的交叉感染风险加大,近期选择线上续方购药的慢性病患者人数也明显增加。

  “《通知》中明确,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向民众提供新冠肺炎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在新的防疫局面下,政策部分突破了互联网医院不能进行初诊、急诊的限制,这对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优势意义非凡。”刘晓军说。

  根据此次《通知》,互联网医疗发展将在购药的基础上,继续强化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能力。《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在《通知》发布后,全国多地开始响应。据“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从本周起,静安区所有互联网医院均开设互联网新冠门诊,做到有应答、有服务、可配药。精卫中心开设新冠互联网心理咨询门诊。我们将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安全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卫健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等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全市互联网医院44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67家,可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近日在互联网医疗生态创新峰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表示,长期以来,大众对于互联网医疗存在一个误解,认为互联网医疗就是在线上开处方,进行咨询、问诊服务。其实这是误解,互联网医疗绝不仅仅是线上那点事。

  “就像滴滴不光是一个APP,它是由互联网一整套的交易撮合系统推动线下的运输资源以及从业者重构,颠覆了传统线下的服务流程。其实,互联网对于每一个行业的改造都是作用于传统的服务流程。互联网医疗,从它的业务流程以及展现出的业务边界来说,其核心是重塑传统医疗服务流程,特别是线下。”王航说,从医疗服务的核心来说,对于医生,互联网医疗为医生解决了三个大的问题:提升了医生的工作组织能力、加强了医生对于患者的干预能力、给予医生更强大的市场展现能力和连接市场的能力。

  安永方面通过市场观察也发现,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跳出远程诊疗传统业务,向大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以诊疗为核心业务并向外延伸,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能使互联网企业跳脱出严格的医疗政策限制,以医疗为核心,发展衍生业务,涉及保健品、形体改善、饮食管理、运动习惯、海外就医、慢病管理、定期体检、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等领域。

  抗击疫情应急通道

  2020年是互联网医疗的转折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行业规范来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在数字化大潮的驱使下,过去三年,互联网医疗也出现了井喷的状态。

  在线上问诊方面,咨询“发热”“咳嗽”等问题的患者数量激增。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连日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美团买药等多家互联网健康平台都陆续开设了针对发热、防疫等的问诊功能。例如,12月9日,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紧急升级防疫专区,增设发热问诊,将每日成人发热问诊和儿童发热问诊的接诊时间延长到24小时。来自全国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全天候不间断在线,最快60秒接诊。在淘宝或支付宝搜索“问医生”,进入“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就可以开始咨询。据悉,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24小时发热问诊服务上线3天来,用户咨询量提升近5倍。

  除了线上问诊,互联网医疗在药物供给方面也发挥了较大作用。复星医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可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复星医药正积极响应和配合,与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接洽合作,多渠道实现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的可及性,进一步满足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居家治疗需求。

  广发证券分析,互联网医疗赛道仍然是朝阳赛道,其中存在大量可以长期深耕的机会,随着相关技术的迭代,以及服务资源的到位和产业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未来仍大有可为。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很多痛点,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资本发力度不够,或者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行业还没到拐点,需要更多的特殊事件刺激,需要等下一阵暖风。

  因此,医院、平台、药企等多方共同探索互联网重塑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破局点,推动互联网医疗落地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

  王航说,这两年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医院达成了共识,一方面,在疫情之下,互联网医院是抗击疫情的应急通道;另一方面,现在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公立医院是以三甲医院为主,三甲医院的功能定位是疑难重症,提升疑难重的治疗依从性。

  “现在的关键难点还是医生的参与度低,有人说是医保定价低,从实际来说,还是医生已经满负荷了,在这种情况下,再追求互联网医院的门诊量没有意义。同时,三级医院是以疑难重症为主,门诊量在未来是要下降的,很多公立医院建了互联网医院之后认为其线上门诊量没有上升,追求这个没有意义。”王航说,第三方平台在当下已经开始转向就诊决策平台,这也是由于,第三方平台就像天猫和淘宝一样,区别于海尔、格力这样的企业,是一个汇集各家,可以货比三家的地方。而医疗不是货比三家,是患者可以在问诊华山医院的医生、中山医院的医生、邵逸夫医院的医生等之后进行综合对比,最终做出决策的过程,这是第三方综合平台能做的事情。

  “优质的长连接服务,慢病管理,全流程的管理,要满足现在老百姓的需求,仍需要第三方平台的探索。当公立医院都在做互联网医院的时候,这个行业里面还有很多关键的‘堵点’留给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要走在最前沿,去啃这些硬骨头。”王航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