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深圳数字赋能一体化政务服务提速升级

  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到几十秒以内、高频事项实现“指尖办、移动查”。据了解,近年来深圳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推动数据赋能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一体化加速迭代升级,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不跑是常态、跑一次是底线”。

  从2018年开始,在深圳各区的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共服务事项时,不再需要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复印件,直接由受理部门读取身份信息后,从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核验并调取信息进行使用。

  截至目前,深圳已推出“免证办”服务项目,实现393项高频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包括社会保障卡、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等,覆盖了企业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用的90%以上证照和全市5528个政务服务事项。

  得益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深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从“独唱”到“合唱”,推动事项全流程网办、跨省通办,以服务“效率指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办事不知去哪里、怎么办、要跑多个部门、跑许多趟等问题,深圳打通了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公安等业务部门的数据接口,全面推行“融合办”“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实行一套申办受理系统、一套权责清单。据悉,“i深圳”已汇聚3个中直单位、43个市级单位和11个区共8000余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服务数远远超过同等城市,基本实现了政府服务“线下能办的线上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佳晨介绍,截至2022年9月,深圳已推出2107个“一件事一次办”,全市99.98%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8.34%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理,推动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从“事项供给”向“服务场景”转变。

  破除区域行政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是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深圳在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精准化、一体化、多渠道应用的同时,又推出了线上跨区域通办服务专区,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社会民生服务进一步迈向现代化、便利化。

  据悉,目前深圳全市域除少量确因政策法规限制、材料复杂专业性强等原因暂时无法通办的事项外,人社、卫健、规划与自然资源、交通等民生事项已纳入通办范围,通办事项占全市(含各区)事项80%以上。未来,公安、市监等高频事项也将逐步推进纳入。

  此外,深圳又进一步拓展了跨区通办功能,探索建设了“10分钟政务服务圈”,采用“政银合作、政企合作”的服务模式,加强与银行、工业园区等社会机构、服务网点合作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延伸。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