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优化财税和关税 扩内需规划在促外贸上释放了这些信号

  作为扩大内需领域的一项顶层设计,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还专门提及了“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部分,对促外贸外资提出了更多举措和方向。

  优化促外贸的财税政策和关税制度

  在外贸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纲要》明确,要稳步推进多双边贸易合作。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实施工作,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农业、能源、服务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优化促进外贸发展的财税政策,不断完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关税制度。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第一财经,《纲要》提出“优化促进外贸发展的财税政策,不断完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关税制度”释放出重要信号。当前仍存在一些阻碍外贸发展的因素,比如一些药品、医疗器械和关键医药技术的进口关税仍然很高。同时对出口还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比如加大税收减免等。

  “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完善财税政策和关税制度,是在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越来越激进的贸易打压。”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第一财经表示。

  除了推进多双边贸易合作,《纲要》还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支持各地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

  魏建国提出,在全球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因素下,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加大,而“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于“一带一路”国家、亚非拉地区乃至欧美及日韩地区而言,也是互利共赢的。

  根据海关数据,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2.54万亿元,增长20.4%。其中,出口7.13万亿元,增长21%;进口5.41万亿元,增长19.7%。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增速超过了整体增速。魏建国认为,明年是“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的10周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有望迎来更大发展。

  除了共建“一带一路”,《纲要》还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宽尺度、深层次的开放高地。其中包括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先导示范效应,打造面向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沿边开放合作门户。

  “打造面向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沿边开放合作门户,这是首次被提上日程。”魏建国表示,接下来沿边开放有望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也将让我国的外贸外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并让周边国家在家门口看到一个新的中国形象,即中国式的现代化,“这对于对方的影响是巨大的”。

  利用进口和外资促进转型升级

  《纲要》还提出,扩大重要商品和服务进口。拓宽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渠道。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进口,鼓励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扩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质商品、医药产品和康复服务等进口。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推动进口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来源多元化。

  在曾刚看来,接下来我国将更多强调“进口”的高品质,特别是支持新技术、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的进口,从而为我国的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供可靠的支撑。建议未来更多以进口为纽带,推动中外在科技创新、卡脖子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生产等领域投资、生产、营销合作,通过引进优质生活用品,丰富国内生产供给,避免以前中国游客“海外海购”带来的市场和税收损失,并借此提升我国轻工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在利用外资上,《纲要》提出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进投资便利化,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深入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鼓励外商投资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促进引资与引智更好结合,鼓励外资企业进一步融入我国创新体系。

  “《纲要》回应了外资的关切问题,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曾刚说,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未来将更多关注外资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