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广州2022年共四轮集中供地“收官” 揽金超1220亿元 同比减少约558亿

  12月15日,广州今年第四轮也是最后一轮土拍正式落幕,供地6宗,成交5宗,流拍1宗,成交金额为191亿元。

  至此,广州2022年的四轮集中供地“尘埃落定”:全年成功成交48宗地,揽金超1220亿元。

  对于广州今年的总体土拍情况和明年的土拍市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岳翔宇表示:“一方面要看近期‘金融16条’、房企股权融资放开等政策支持对改善房企资金流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是要看楼市何时复苏。至于2023年的土拍情况,重点要看明年疫情后经济与居民收入的修复情况。短期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不断落实,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相信房地产市场有望得到稳定发展。中长期看,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支持居民合理自主需求,有助于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5宗成交1宗流拍

  广州第四轮集中供地共挂出6宗涉宅地,2宗位于天河区,其余4宗分布于海珠区、黄埔区、番禺区和白云区各一块地,起始总价为244.6亿元,计容总建面106.3万平方米。最终5宗成交,1宗流拍,成交总价191亿元。

  具体成交结果来看,天河区的广铁物流园地块最终溢价两轮,由广东保利以95.8亿元拿下,这也是本轮土拍的最高成交价地块,而天河区的另一宗地梅花铝厂地块流拍。位于白云区的龙归陶瓷城地块为安置房用地,竞拍人需按照回购楼面价降价竞拍,最终中建国际以16.35亿+17100元/平方米回购价格拿下。越秀地产底价拍得海珠区的滨江西路地块和番禺区的南村镇兴业大道地块,知识城和方圆集团低价拍得黄埔区的长岭居地块。

  竞拍规则方面,本次依然采取“限地价+摇号”竞拍模式,废除“竞自持”以让利开发商,竞拍至封顶价后即开始摇号。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广州第四次集中供地,延续前三批集中供地的特点,首先是小步快跑,供地规模较小,然后竞拍人以本地国央企和城投为主。”

  “广州土地市场目前属于平稳状态,第四轮仍有流拍出现,说明目前市场认识并不到位。但一线城市的情况,还是会比别的城市好点,这是可以关注的地方。另外,广州在一线城市中地价相对偏低,这是它的优势。后续随着广州人口资源和预期判断的变化,市场还是要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比如像南沙自贸区等一些改革前沿区域,都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年内揽金共1220.6亿元

  至此,广州2022年土地集中出让正式结束,全年土拍共成功出让48宗地,总揽金达1220.6亿元,比去年的1779亿减少约558亿。而根据年初的广州供地蓝皮书,2022年预计出让62宗涉宅用地的目标似乎也没有完成。

  具体来看,第一批集中供地共成功出让17宗地块,1宗流拍,总揽金341亿元;第二批集中供地共成功出让11宗地块,3宗流拍,总揽金209.6亿元;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成功出让15宗地块,3宗流拍,总揽金479亿元;刚刚结束的第四批集中供地共成功出让5宗地块,1宗流拍,总揽金191亿元。

  “回顾全年广州的土拍情况,首先外围区域如增城区,供地率非常低,跟往年有较大不同,而中心区域供地则有明显增加,占比较大。以第四轮为例,天河和海珠等区域都属于主城区,可以看出政府诚意很足。但从结果来看,流拍率相较于前些年是有所提高的。”李宇嘉分析。

  “今年土地市场景气度较低,各大城市普遍没有完成供地计划。土拍压力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市场最关注的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等约束地产融资的政策,使得房企资金周转困难,参与拍地的能力下降。第二是楼市持续低迷又遭受疫情冲击,导致房企参与拍地意愿下降。而房企全年预算约束问题,今年并不存在。往年房企因为投资积极,到年底资金不足,就会减少拍地。但今年房企普遍投的不多,主要因为买地卖房的回报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年底有预算也不一定愿意拍地。”岳翔宇表示。

  李宇嘉认为:“广州是全国的一个缩影。2023年的关键是供给端的风险处置和保销,以及需求端的提升。两端同步发力,市场预期和老百姓的购买力才能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