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 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

  12月14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提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也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扩大内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内需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国内消费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21年社会零售规模44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投资发挥着经济增长关键作用。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为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交通物流运输加快贯通,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有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生态、农村、教育的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内需结构不断优化,供给对需求适配性不断提升。2021年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65.4%,服务业贡献率54.9%,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从发展中获得满足感;随着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对消费升级的适配性不断提升;同时,包括现代物流体系在内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体系和现代管理制度正在加快建立等,这些为推进内需扩大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成绩来之不易。过去十年,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国内消费潜力释放。我国是拥有超过14亿人的人口大国,拥有超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这本身就拥有巨大市场潜力。

  此外,我国持续深化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与需求更加适配。近十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网上零售、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重塑传统零售销售生态,也助力国内消费潜力释放。同时,随着我国新农村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提质升级,农村消费潜力不断得到释放。

  时至当下,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着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应对全球复杂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处于发展转型关键阶段,但近年来,全球化遭遇一定逆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低迷,市场需求收缩。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我国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有效应对全球复杂多变环境,牢牢把握我国发展主动权。

  二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从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全球疫情影响以来,可以看出,全球需求前景趋缓。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仍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动力来自哪里?近5年来,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92%,同时,我国拥有超大经济体量,巨大市场潜力,内需扩大有望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扩大内需就是我们的战略基点。

  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有效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人们对高品质、高质量的商品、服务消费需求本身就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

  四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促进国内经济畅通循环。通过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充分发挥消费牵引供给,新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同时,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依托国内大市场,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更高效率实现内外市场联通,促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

  

  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

  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条件较多。我国处于人口大国、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处于消费升级阶段,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持续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包括现代物流体系在内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体系和现代管理制度正在加快建立等,这些为推进内需扩大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也要看到扩大内需战略也面临诸多挑战。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国内供给仍难以完全适配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等。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