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助力稳外贸 银行业须蹄疾步稳

  陆宇航

  苏州市11月份组织开展了赴日包机服务工作,拿下超过10亿元新订单;佛山的经贸代表团11月底出发,并迅速收获单笔2200万欧元订单;浙江开启“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将组织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与经贸活动;成都高新区组织首批“出海招商引智抢订单”商务交流团,将于近期集中出发前往欧洲……近期,多地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抢订单”引发关注。

  各地纷纷组团包机出海“抢订单”拓展国际市场,显示出稳外资稳外贸对稳经济的重要意义。外资外贸具有联通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是稳经济的重要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显示出自身的战略定力,也充分提振了市场信心。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为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主动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牵头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金融国际合作向纵深推进。

  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银行机构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获益者和推动者。2021年末,中资银行境外网络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营收规模分别超2万亿美元、500亿美元,以上数据分别是10年前的2倍、3.5倍、4.3倍。同时,我国对外资银行股东资质要求、外资股比限制等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超过900家,总资产近4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拓展国际业务范围的同时,银行业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进一步助力稳外贸提质增效,提升全球竞争力。

  一方面,我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银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汇丰的调查报告显示,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等积极因素的推动,海外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82%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一年其中国业务将实现增长,93%的RCEP成员国受访企业预计该协定将增加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在获客方面,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各自贸区自贸港、进出口展会的金融支持力度,重点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欧合作、RCEP、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和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大对“引进来”外资企业和“走出去”中资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要进一步提升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元化外贸场景需求,聚焦中小企业、绿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外贸客群,设置专营机构和团队,保障贸易融资支持到位;增强高频产品的服务功能,发挥跨境融资、现金管理等产品的比较优势,结合企业跨境现金管理和财资服务需求,提供增值、降本、提效的综合性贸易金融服务方案。

  此外,还要加大创新力度,借助科技赋能,不断拓宽跨境服务边界。探索跨境资产转让业务创新,在保理、票据、融资租赁等领域开展更多研究和试点;提升非接触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线上业务流程,提高“端到端”服务能力,实现客户一点接入、银行多点响应的服务效果;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科技手段,提高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期,随着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面临更大压力。这一系列挑战也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为此,银行业要不断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对国别风险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国别风险评估和识别的准确性,将对国别风险的考量融入国际化经营的规划中,审慎布局全球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全球业务布局,加强对境外机构业务连续性、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管理。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