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三度扩产!“壳玩家”持续加码电池壳体生产

  新能源电池需求旺盛,“壳玩家”持续扩产。

  12月16日晚,斯莱克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亿元在宜宾建设电池壳体生产线。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斯莱克今年以来第三次扩产。除斯莱克外,诸如科达利、领益智造等上市公司,也在不断“跑马圈地”。

今年以来三度扩产

  根据公告,斯莱克及控股子公司常州和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与宜宾市翠屏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苏州斯莱克精密结构件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项目相关电池壳体等产品生产线。

  斯莱克称,此次投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电池壳业务产能布局。鉴于多家重要下游电池厂商在相应地区已有布局,在此扩产可以满足客户在当地的产能配套需求,从而加深公司与下游电池厂商的合作关系,提升客户合作层次和深度。

  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斯莱克今年在电池壳业务上的第三次扩产。

  今年8月,斯莱克完成定增,募集资金净额8.22亿元,其中3.5亿元投向常州电池壳生产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85亿元,主要依托公司独立研发、制造的电池壳生产线生产方形电池壳,预期达产后可年产1.16亿只新能源汽车方形电池壳。

  10月25日,斯莱克再度公告将向常州电池壳生产项目追加2亿元投资。原项目建设的实施计划不变,增加的2亿元投资将用于新增扩产项目,建设两条电池壳成型生产线,新增扩产项目建设周期比原计划多一年。

  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发展带动下,斯莱克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124.2%;归属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192.56%。

易拉罐“转型”电池壳

  公开信息显示,斯莱克是国内易拉罐自动化设备供应商,擅长超薄金属成型技术和自动化工艺。

  据其介绍,电池壳设备与易拉罐生产设备所使用的金属成型技术基本一致,两者生产线在产品形态、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环保措施等方面均不存在实质性差异,而公司独有的DWI技术可以像熨斗熨衣服一样将壳体减薄拉伸,同时实现高速生产。

  斯莱克董事长安旭在一次投资者调研中表示,2018年公司敏锐察觉,现有高速易拉罐产线的特点符合未来新能源电池壳行业发展趋势,开始着手抽调研发技术人员从理论上验证生产电池壳的可行性。

  2018年3月,斯莱克公告称,拟在苏州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斯先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首度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2018年9月,斯莱克又与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与凤泉区政府在新能源圆柱电池钢壳及精密结构件领域深度合作。彼时,斯莱克在公告中称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落实公司向更广阔的汽车行业进军的产业布局,是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今年11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斯莱克称目前使用DWI技术生产圆柱形电池壳的生产速度可达到目前市场传统生产方式的10倍左右,方形电池壳可达到5倍左右。大圆柱电池壳客户方面,公司表示,目前跟下游头部企业已有接洽及沟通,国内及国外大部分客户都已送样。

多个“玩家”扩产

  受益于旺盛的下游需求,除斯莱克外,今年还有多家新能源电池壳领域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扩产。

  9月7日,锂电池结构件龙头科达利公告拟自筹资金不超过12亿元,在厦门投资建设科达利厦门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据悉,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主要为铝壳、盖板、连接片等。

  11月3日,科达利又抛出一份拟募资36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预案,将投向江西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三期)、科达利年产7500万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四个项目。

  领益智造在今年5月与崇州市政府签署《新能源结构件项目投资协议书》,拟在成都崇州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铝壳、盖板、转接片等结构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约30亿元,项目将分两期建设。

  凌云股份则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13.66亿元,投向盐城、武汉、涿州等多个新能源电池壳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