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面对疫情不躺平 上海国企用行动说话:项目就差临门一脚 此时不行动更待何时

  “我们有不少项目就差临门一脚,现在正是重要的时间窗口。”随着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更好统筹,人员和物资流动性被解放,经济发展的潜力有望迎来爆发。临港集团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史陈骏说:“我们要全力推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商务活动和项目投资快速恢复,把科学家和企业家‘请进来’,推动园区企业‘走出去’。”

疫情不是躺平的借口

  面对疫情,临港集团选择站起来奔跑。疫情以来,临港集团充分运用视频会议、走访外企本地子公司等方式,千方百计与海外客商保持联系,积极组织或参加境外大会开展线上推介,积累了不少意向客户和合作项目,其中有的已经开花结果。

  德国跨国企业普罗名特,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18年8月,普罗名特中国区总部公司在临港集团旗下的浦江国际科技城落地。2021年9月,浦江国际科技城公司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到,普罗名特拟加大在华投资规划,建设全球智能工厂及亚太区总部,管理在华现有企业及若干亚太区分公司。

  “我们及时跟进这一商机,通过其中国区总部公司加强与普罗名特德国总部的交流沟通,通力合作形成了普罗名特落地临港新片区的方案。”临港集团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邓浩强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2月,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普罗名特正式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欧元。

  不过,邓浩强也坦言,疫情以来,不少境外企业的决策层三年未到过上海,对临港新片区的快速发展的感受还停留在纸面,阻碍了项目的快速推进。“在疫情防控的新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客户的联系和当面交流,计划访问欧洲、北美企业和科研机构,组织系列化的现场推介活动,增进信任促进合作。”

海外公司作“跳板”

  其实,即使是疫情期间,临港集团海外交流也并未减少。临港海外公司就是链接内外的“桥梁”和“跳板”。

  2018年7月,临港集团旗下海外公司在香港成立,成为临港集团海外招商的窗口。成立以来,临港海外公司先后与香港贸发局、香港投资推广署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通过香港宣传临港”。

  纵然疫情给产业招商带来了极大困扰,但三年来,临港海外公司“成绩单”依旧亮眼:美国散热模块先进制造项目拟落地;意大利高端食品原料项目、英国生物医药统计服务项目、英国食品原料贸易项目、英国非处方药项目、法国汽车检测项目、比利时生物医药项目洽谈中;推动新加坡精品餐饮项目对接集团5个园区并成功签约,链接国际一流医疗不动产投资机构参与园区合作等。同时,临港海外公司还接洽了一批国际资本所投的优质项目,如人工智能靶点搜索与药物设计项目、智慧停车管理项目、人工智能医疗服务项目等,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11月22日,第十二届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在香港举办,临港集团受邀参展并派出赴港团组担纲论坛演讲与主持,吸引了来自临港园区内企业、在港上海国资、中外金融机构的踊跃参与,成为一项得到广泛肯定的沪港合作重要事项。

  本次活动,除了展示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以及临港集团的产业布局,还带来了十分显著的招商成效。临港集团首席财务官、临港海外公司董事长杨菁表示:“本次参展,有望为临港新片区带来科创基金、智慧零售、航空租赁、智能游船、建筑机器人、量子科技以及国际科创孵化器等项目的落地。”

加快“请进来”“走出去”

  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日前,市委学习讨论会上提出,要以更强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大力度谋划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作为上海助推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为上海带来丰沛的创新源泉。这几年受疫情影响,科学家跨境线下交流规模受限。

  今年,顶科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临港新片区。临港集团已制订计划,将进一步发挥顶科优势,尽快推动中国与海外科学家的线下交流,把关注临港新片区的境外科学家和企业家请进来,以临港新片区为载体,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快合作实验室和研究项目落地。

  不仅要“请进来”,临港集团还计划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

  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在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前沿产业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这些产业链中不少的关键环节,仍然亟待补链延链。受到国际产业格局叠加新冠疫情的复杂影响,新片区不少企业知识产权交易、海外并购等重要商务洽谈被推迟甚至搁置,投资决策难以实施。“疫情防控优化后,我们将帮助园区企业、投资机构主动出击,从而使临港新片区的产业链更稳固更完善。”史陈骏说。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