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财政重提“加力提效” 政策发力空间持续打开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被重新提及,相比之前政策更多强调“提质增效”,此次政策重点转向“加力提效”,这被市场认为是政策发力空间即将打开的一个信号。

  记者了解到,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财政政策表述上曾使用“加力提效”,彼时为发挥财政支持作用,按照国务院安排,2019年我国政府赤字率由2.6%提升至2.8%,同时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也较上年有所增加。

  时隔四年,当“加力提效”再次出现在财政政策的表述公报后,财税界对此形成的共识是,2023年财政政策基调在持续积极的同时,政策发力空间也将持续打开,这是应对2023年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举措。

  政策要加力提效

  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持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对于加力提效如何体现的问题,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给出了详细解释。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年中国经济年会上,许宏才表示,加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

  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建设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提效则包括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机构、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持续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等五个方面。

  许宏才介绍,明年的财政政策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筑牢风险防控制度的机制,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经激励约束和财会监督,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从市场人士的观察角度看,明年财政政策的主基调是“加力提效”,这表明稳增长的意愿会强于今年和去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相较今年财政政策提出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和2021年的“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加力提效”意味着财政支出力度也将更大。相应地,赤字规模和新增专项债额度也会保持一定的强度。

  根据市场预测,2023年政府赤字率提高成为大概率事件,目前财税界给出的预期值是有望突破3%,同时新增专项债额度预计在3.65万亿元。

  转向需求侧

  经济转型背景下财政刚性支出压力的凸显,使得2023年财政的主要任务体现在稳定经济(扩大内需)、抗疫纾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化解风险等方面。从政策未来发力方向看,面向企业端的大规模减税降费空间将有所收窄,而居民端以及扩大内需方面的支出有望成为发力重心。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5倍,目前减税降费退税合计规模已达3.7万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4月以来实施的大规模留抵退税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2023年,大规模存量留抵退税已经在2022年基本完成,因此2023年的增量退税空间十分有限,这需要我们转移政策支持重点。”一位财税人士建议。

  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疫情发生以来,相关部门已发布多轮企业端的减税降费举措,目前企业每百元营收中的费用在持续下降。从宏观税负角度看,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近年来我国宏观税负已处于偏低水平。

  在此基础上,政策发力重点主要聚焦在需求侧。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未来我们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种种迹象显示,扩大内需将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对财政政策来说,未来需要从这一领域入手,着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力促内需的有效改善。

  早前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2020年以来,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居民收入与财产之间差距加大,成为限制消费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应该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居民消费的基础,这是未来改革的重点方向。

  罗志恒表示,当前财政政策服务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并未改变,未来我们需要通过较大强度的财政支持规模促进需求回升,并持续优化财政支出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结构,以促进高质量发展。

  12月19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发表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未来财政将持续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积极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相关统计显示,10年间,财政支出规模从2012年的12.6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6万亿元,预计2022年进一步达到26.3万亿元,财政实力更加雄厚,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也更加有力有效。其中,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