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机构研判2023年:看好消费地产板块 稳增长累计效果显现

  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在2022年即将结束之时,多家机构纷纷对2023年经济状况进行预判。多位受访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度过了最近疫情防控调整可能导致的短期冲击后,中国经济在2023年后的表现将会越来越好,全年经济增速有望高预期。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回望2022年经济,年初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美联储频繁大幅加息,引发全球“加息潮”。由于全球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A股也暴露于系统性风险之中,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和地产走弱是两个最大的超预期冲击。二三四季度,在疫情反复冲击下,宏观经济增速面临较大挑战,导致股市出现两次大幅调整。近期,随着房地产金融的改善以及疫情防控的优化,股市迎来一波反弹。相反,经济基本面偏弱使得市场利率处于低位,因此今年债市表现不错。但近期债市由于利率反弹以及理财资金回撤,也出现了一波调整。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融基金有关人士指出,刚结束的中央经济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预示着明年的货币、财政政策仍将维持宽松。随着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扰动减弱,中国经济的运行将出现好转,经济增速将出现反弹,居民消费也将修复。

  股市表现将好于债市

  在经历了2022年的疫情反复之后,2023年成为中国疫情后复苏关键之年,多家券商对此寄予“通往繁荣”之希冀,中国经济总体将复苏向上。不过,券商同时提醒,面对不确定性,阶段性的反复和资产波动加大恐难避免,疫后复苏需要一个过程。

  疫情干扰会明显减弱之后,稳增长政策的“累计效应”或将显现。国金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疫情对经济的拖累会明显减弱,党的二十大后新征程启动,预期和信心有所恢复后,稳增长的“累计效应”才能集中体现出来。

  万家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黄海也认为,从基本面来看,2023年经济是一个弱复苏的过程。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有一个筑底的过程,最终会在政策的发力下和稳增长政策的累积效果下体现出来,明年二季度应该是库存周期底部。

  2023年资本市场的表现将会如何?多家券商研报认为,2023年,股市表现将好于债市。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就资产配置而言,2023年优选“中国股市”和“美国利率债”。国内环境“利股不利债”,股市先是价值风格后切换成长风格,债市或将开启熊市。美国利率债和黄金等避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谈及2023年债券市场表现预期,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唐小东指出,对于债券市场,理财赎回还会继续,但利率债可能会更早企稳,未来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特别是对房地产的定调值得关注。

  重点关注消费、金融和地产

  明年的股票市场风格是以价值为主还是以成长为主?不同的受访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中欧基金有关人士表示,在经济复苏的拐点确立后,市场的关注点将回归成长,预计市场短期将在震荡和板块的快速轮动中逐步夯实和抬升估值水位,但由于板块轮动的速度快且幅度剧烈,在交易“复苏”预期时可适度放缓仓位调整的步伐,减小板块轮动对净值波动的影响。

  黄海的观点则不同,他更看好明年下半年的走势,他认为,明年下半年,价值股的风格或成为主流。大类资产配置上,过去3年无论消费还是科技的结构性牛市导致了80%以上的主动权益资金囤在了成长股中,对价值股的配置极少。“资产配置在低估值价值股的再平衡过程或持续时间在两年以上。”黄海说。

  谈及2023年值得关注的行业或者板块,黄海指出,2023年,看好稳增长主线中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供给端偏紧或供给端出清比较彻底的行业中,在需求起来时,供给不足的行业就会有比较好的价格弹性。具体而言,黄海看好三个方面:一是看好上游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等,二是看好未来需求回暖的优质消费类公司,三是看好金融的周期轮动。

  唐小东也有类似观点,他指出,2023年,可以关注受益政策预期的金融和地产链消费;投资端复工预期带动的建材和建筑行业以及可选消费相关的线下娱乐、白酒等。

  此外,唐小东提醒,2023年,市场可能面临两个层面的风险,一方面是波动性的风险,触发因素来自经济修复过程中的波折,海外市场的扰动等。另一方面是极小概率的黑天鹅,例如全球疫情向坏的方向变异,欧美经济衰退导致地缘政治大幅激化等。

  “整体而言,对2023年的投资策略是战略看多、积极做多。”唐小东说,2022年因为各种原因,内需消费在实体层面和股价层面的调整都非常剧烈,此外,2023年在外需承压背景下,稳增长将主要依托于内需,因此内需板块有望看到估值和业绩的双击。“因此,结构上看好内需板块,重点在关注消费和地产链。”唐小东称。

  对投资者而言,中融基金有关人士指出,2023年将是对投资者相对友好的一年,A股的中长期价值凸显。在震荡市场投资者保持平和心态很重要,坚定长期投资、理性投资。要避免追涨杀跌、以短看长等投资误区,明确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非专业投资者建议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淡化波动,淡化择时,获取长期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