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坚定

  行至年末,又一项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举措落地。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以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项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落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在华投资展业,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资本市场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效显著,促进了境内外企业跨境投融资,加快了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推动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一系列互联互通举措渐次落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系列互联互通举措渐次落地。

  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完善。5月27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称,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以下简称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ETF纳入互联互通后,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ETF基金份额。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启航。

  8月12日,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启动。优化后,沪深港三所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据测算,交易日历优化后,预计可将目前无法交易的天数减少约一半,将能够较好地满足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资本市场权益资产配置的合理需求。

  境外上市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宣布优化升级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将深交所和德国、瑞士纳入互联互通适用范围。7月28日,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开通,进一步拓宽了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截至12月8日,年内已有超30家A股公司筹划境外GDR(全球存托凭证)发行上市。

  与此同时,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开放范围不断扩大。12月9日,中国证监会确定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为境内特定品种,将于2022年12月26日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这意味着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品种将成为我国期货市场首个以特定品种方式实现全系对外开放的品种板块。此外,9月2日,国内4家期货交易所相继发布公告,明确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以参与各自交易所的期货、期权合约交易有关事项。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我国资本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来华投资。目前,我国股票、债券、期货市场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上市公司总市值近80万亿元。A股市场融资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交易所IPO筹资额分列全球交易所第一和第二位。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主要市场处于不同的内在周期,这增加了我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价值。

  与此同时,A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优秀代表,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投资选择和良好回报。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两市480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八成盈利;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4.4万亿元,同比增长3%。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技术和业务创新也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一大亮点。

  被市场视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在持续流入。Wind数据显示,自11月7日至12月16日的6个交易周中,北向资金分别净买入53.99亿元、322.83亿元、74.48亿元、265.07亿元、65.50亿元以及56.65亿元,显示出外资对A股市场投资整体回暖的倾向。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812.74亿元。北向资金属于长期价值投资资金,非常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投资时,较为看重投资标的的安全边际、行业地位、稀缺性和长期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实现国民待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今年11月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目前,摩根大通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渣打银行等3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38家全资子公司。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在全球市场中,中国资产仍然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今年以来,受到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则稳步恢复,稳增长政策频出,预计明年,宏观经济仍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境外投资者已经可以通过“全球通”、债券通以及QFII等多种方式投资国内债券市场。

  外资参与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热情持续。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近日发布的11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从券种来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27万亿元,占比达68.2%。截至11月末,共有1071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526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782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37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今年以来,债券通“北向通”交投同样活跃。债券通官网12月15日发布的月度运行报告显示,11月,债券通“北向通”月成交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239亿元;2022年1月至11月,债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量达328亿元,累计交易量达到7.4万亿元,已超过2021年全年累计交易量。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熊猫债”市场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12月2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