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成都推进大都市考古 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12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全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正式开馆,“古蜀第一床”、邛崃羊安汉墓铜车马、成都矛、“蜀西工”秦简、明蜀王府瓷器等珍贵出土文物修复后首次向公众展示。

  成都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过去的40余年间,大都市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成绩,发现了大量遗址与地下文物,这不仅成为追溯和研究成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工具、向世界展示“何以成都”历史文化风采橱窗,同时,也成为成都创建“世界文化名城”提供重要动力源。

  以全新视角阐释考古语言

  走进成都考古中心,一枚被称为“成都矛”的青铜器安放在展示大厅最显眼的位置,通过置于“成都矛”前方的放大镜,这件器物上的文字格外引人瞩目——正是以秦篆雕刻的“成都”二字。

  文字传承着历史,当这枚“成都矛”的主人将这座城市的名字篆刻于矛上时,他或许无法想象: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决心守护的城,仍在,而城的名字,未变。

  这是成都坚韧的城市精神展现,也以实物佐证了“成都”的出现时间,“后世多知秦并巴蜀而有张仪筑成都城,但成都这一城市称谓的出现时间却多有争论,这件文物出土后,使得我们可推断至少在战国晚期,成都就已经是这座城市的名字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列宣传部主任唐淼表示。

  在这里,不仅有“成都矛”,公众还能看到众多“国宝级”的文物。如目前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漆俑复制件,其漆俑呈现黑褐色,通体画出无数经脉穴位——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人体经穴医学模型,证明在西汉早期,我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此外,有着“古蜀第一床”之称的战国晚期的漆床,在历经十几年的修复工作后,将以“镇馆之宝”的身份在考古中心常设性展出。

  展厅,是一种特殊的考古语言。在成都考古中心,这里想展示的不仅是一件件已修复好的文物,还有考古的过程。唐淼表示,成都考古中心的一个特色,正是突破常规博物馆呈现模式的边界,开创了全新的展示视角,如通过考古成果与考古过程的并列化呈现,去探索考古博物馆的特色化展示路径。

  以面向公众开放的区域为例,这里由《考古是什么》《成都考古成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利用实景还原场景与体验互动沉浸式普及考古知识——何为考古、考古何为、考古为何;第二部分以成都考古发掘的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侧重考古过程与文物保护手段的讲述,通过讲好考古故事描绘成都文明发展画卷。

  一些别出心裁的策展方式,也让古代成都与现代成都直接“面对面”。如以富春坊遗址为主体打造一座“立体沙盘”,上层为如今已成为成都潮流消费标志性建筑的IFS,中层为IFS修建前的富春坊部分街区遗址发掘现场,最底层则复原的唐宋时期富春坊的繁华市井百态。

  “我们想表达的是,成都不仅千年来城名未变,连商业中心也从未易址”,唐淼说。

  有力助推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82年,成都便当选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历史文化名镇7处等。 2022年8月,成都还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东亚文化之都”荣誉称号。

  科学的发掘、修复、研究和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成都历代考古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数十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突破,取得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余项,其中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商业街船棺墓葬遗址、金沙遗址、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7项考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力实证成都平原4500余年文明史、2300余年筑城史。

  积极推动成都的历史文化影响力提升,也是成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媒介和抓手,2022年4月召开的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

  随着成都考古中心的落成,其有望以现代科技力量助推成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并成为向世界展示“何以成都”历史文化风采的新橱窗。

  据唐淼介绍,成都考古中心目标已确定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考古中心。除一楼为公众开放区域外,二楼则有众多具备全国先进修复与研究能力的实验室群作为科研支撑。如其中的文物保护中心,拥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设有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都工作站。科技考古中心先后开辟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冶金考古、空间考古、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六大研究门类,可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及等重大战略项目。而古建设计研究中心拥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文物保护工程监理甲级资质等,设置建筑考古研究室、古建虚拟模拟实验室、材料研究实验室、古建设计室4个工作和实验空间。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城市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引领者”,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希望以成都考古中心的建设为契机,传承城市文脉,让文物活起来,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文物保护利用和成都特大城市发展,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成都答卷,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竖立成都典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