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全年收官在即 多地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有何看点?

  全年收官在即,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十条针对性措施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多地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发布公告,部署落实“新十条”,优化当地疫情防控措施。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开始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招商,拼经济抢订单已经成为各地的一致行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各个地方也在密集召开会议研究布局明年的经济工作。

  中央与地方一连串重磅会议的召开,传递出哪些信号?

  科学制定目标任务

  距离2022年收官已很近,2023年的中国经济应该怎么干?在各地密集召开的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要科学制定目标任务。

  11月17日,上海市委财经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提出要扎实抓好年末收官收尾各项工作,科学谋划明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把良好态势保持住、延续好。

  半个月后,12月2日,上海召开2023年经济领域工作思路座谈会,再次提出要科学制定目标,统筹兼顾,奋力进取。要立足实际,预期目标要兼顾需要和可能,为经济转型、结构转型留出一定的空间。要做好衔接,加强上下衔接、远近平衡。

  除了经济龙头上海,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2023年经济工作,也提出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重任,科学谋划目标任务、工作思路、重大举措等,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稳底盘、激活力、增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黑龙江也在12月2日和5日召开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思路系列座谈会,提出谋划明年工作要落实国家部署、契合该省实际,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认真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拓宽发展思路,创新经济预测方法,科学严谨确定具体经济指标,确保取得预期经济效果。

  将经济发展各类目标确定在什么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宏观政策着力方向,也是预判各地明年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曾表示,经济增长目标是关键指标,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锚,是引导全社会预期的风向标,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对标的参照物。

  当前,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还比较复杂,经济运行状况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背景下,多地都将科学制定目标任务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基调,这既是与自身发展总体形势相匹配的务实之举,也能够兼顾增速与结构,确保高质量增长。

  2022年中国经济重回“增速换挡”,主要原因就是新冠疫情后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个动能增长放缓,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众多学者和机构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例如,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

  重大项目建设是重点

  从各地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的内容来看,明年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仍是重点。

  12月10日,湖北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谋划推进2023年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明确提出要把明年作为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积极进取、科学确定目标,持续发力抓项目扩投资,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12月13日,重庆市委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也提出要全力抓项目扩投资,把产业项目作为抓投资的重中之重,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好项目建设服务。

  除此之外,12月8日晚,广东省召开专题会议也提出,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水平。要把握年底消费旺季,全力促进餐饮、文旅等消费恢复,加大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支持力度等。

  长久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大,积极的投资政策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这其中,重大项目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地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曾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投资成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驾重要马车。从投资形态看,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7%。

  在此背景下,各地更是提出了具体项目投资计划。例如,山西太原市2023年至2025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559个,总投资1.4万亿元。辽宁省沈阳市2023年谋划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力争达到3000个、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力争明年2月底前全部完成储备项目前期手续。

  为了让投资项目尽快落地,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召开2023年项目投资工作谋划专题会,提出要扎实做好明年项目谋划储备,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稳定前期费用投入,推进“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尽快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举措,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首次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其中。

  例如,此前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云南省2022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就要求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形成有效投资。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农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清单共有1200余个。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