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元旦假期仍以本地及周边游为主 文旅行业扩内需要从供给侧入手

  12月21日,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用户发文称:“从12月20日起,成都境外回国隔离政策为2+3,即落地集中隔离2天后阴性即可离开,其他城市待定。”

  截至12月21日记者发稿,成都防疫指挥部国际专班相关工作人员对媒体的回应是,应该是成都的隔离酒店在试运行(集中隔离缩短到2天),而作为负责成都入境隔离人员转运到各个隔离酒店的国际专班,目前尚未接到上级的正式通知文件。

  无独有偶,12月21日上午,据香港卫视报道称,中国将于2023年1月3日起,不再采取境外入境前往隔离设施隔离的措施,优化为0+3的政策。

  对此,旅游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很早就听说这个消息。”记者又咨询了多位旅游行业从业者,均表示还要等正式通知。

  途牛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防控政策加快优化后,社会面流动整体向好,这也是旅游行业恢复和发展所必须的。但目前市场更多还处于从政策优化到市场需求释放中的缓冲期,大众出游的信心还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现阶段的观望和试探较多。”

  元旦仍以本地及周边游为主

  还有一周就将迎来元旦假期,元旦出游预定也在近日达到了高峰。“预计依然是以短途游、周边自驾为主。更多用户会将长线游的需求延迟到春节期间或春节后释放。”上述途牛内部人士表示。

  来自马蜂窝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近一周以来,“元旦跨年”相关搜索热度上涨达150%,但游客的出行意愿仍以本地及周边为主。

  12月17日,2023年元旦假期首日火车票正式开售。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对记者表示:“由于务工人员返乡客流高峰大幅提前,2023年元旦假期的铁路出行客流中的返乡客流将成为主力,从而大幅提升中长线出行的比例。如果客均旅行距离计算,预计2023年元旦假期的客均旅行距离会显著超过2022年同期。”

  “由于多地务工人员提前返乡以及多所高校的寒假时间大幅提前,春节假期前的务工返乡客流和学生客流高峰将出现在春运开始前的三至四周内。因此,2023年春运的客流高峰较往年将更加平缓,周期将被拉长。进入12月中旬以来,全国铁路和民航运力恢复速度超预期,运力总供给略大于阶段性的总需求,从而将为人们的春运出行提供相对舒适的体验。”程超功表示。

  携程业务相关负责人称,随着国内防疫政策不断优化,旅游平台机票和酒店等出行产品的搜索热度呈一路上涨态势,商家和平台也在加紧布局元旦和春节的出游产品。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认为,预计元旦和春节或成旅游市场三年以来最重要的转折点。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谢晓青表示,旅游消费热情的强劲反弹已经出现,但旅游消费的实际修复仍取决于用户稳定出游。旅游商家可以紧抓机会窗口期,通过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扩大精准营销等举措,重新开启旅游复苏后的增长之路。

  让新供给催生新需求

  政策层面,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简称《纲要》)。《纲要》多处就文旅消费做了相关的部署。《纲要》提出,要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开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依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

  程超功表示:“扩大文旅消费一直是近年来相关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扩大文旅消费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对于扩大内需是一个重大贡献,我们每年的旅游消费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6.6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6.7%;其次,文旅消费水平和层次的提升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那么,站在当前的时点上,文旅行业应该怎样扩内需呢?

  程超功认为,文旅行业扩内需的症结基本在供给。“长期以来,‘供给约束’一直是制约文旅消费的症结所在,尤其是优质的供给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无法满足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入手来扩大消费。”

  “国内可供消费的优质产品太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长期来看,文旅行业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让供给在结构和规模上与需求更加匹配,形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新供给催生新需求,新需求激发新供给,逐渐解决消费扩容的结构性矛盾,把文旅消费的总盘子做大。”程超功表示。

  “接下来,国内旅游行业将会持续回暖,我们看好优质景区和拥有完善产业链的上市公司,龙头连锁酒店也已通过逆势扩张获得了更高的品牌议价和竞争壁垒,具备了较好的业绩弹性。再加上12月份以来,各地陆续投入的文旅消费补贴也将进一步促进需求的复苏。”一位旅游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