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以改革新举措扩大内需规模

  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改革新举措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是根本之策。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置于五方面重点工作之首。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着力释放市场需求。基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已从历史峰值的67%下降到2021年的34%。

  在看到内需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和质量逐渐提升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内需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通过高质量供给满足现有需求并进一步引领创造新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硬币的两面”,相互促进也相互依存。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但是从中长期发展要求来看,供给端仍有明显短板,尤其体现为有效供给能力仍存不足。

  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需要按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投资再生产的全链条拓展内需体系,通过创新举措,培育由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共同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应面向需求结构变化和供给改革创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供需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高质量制造业集聚,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有效性,从而夯实更高质量、更大规模需求的繁衍基础。

  在上述体系运转中,资本市场大有可为。在供给侧,资本市场具有体制机制优势,能够通过更加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端要素资源“引力场”,促使上市公司的产能需求对标国内最优乃至国际最优的要素(人才、技术、数据等)供给。投资主体还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投资效率。在需求侧,资本市场对行业景气度和市场需求更为敏感,可以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和领域聚集,促进投资需求有效增长。资本市场形成稳定的财富效应,有利于提高消费端的购买能力,从而增强内需发展后劲,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需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