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补短板促转型加强协调配合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24日在参加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时表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把其独特优势发挥好,另一方面解决好相对应的矛盾,破解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

  胡晓炼表示,要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组织体制特点出发,着力解决好面向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短板,使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

  “服务好民营企业一直是金融工作的短板,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补上这一短板。”胡晓炼认为,金融机构应增强更好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责任和自觉,要重点从两个方面提高金融资源对民企供需匹配度。

  一是内功强化,重点从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高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供给,从公司治理和诚信守法等方面提升民营企业需求质量,供需双方发力相向而行。

  二是硬功建设,在中小银行改革上下功夫。“数量占优势的中小金融机构要成为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要从大型银行转到中小金融机构上。”胡晓炼说,中小金融机构要完善公司治理,夯实资本实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专业化素质,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加强数字化金融能力,加强金融监管。通过改革打造高水准、有竞争力、健康精细、扎根基层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军,破解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难题。

  胡晓炼表示,要从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出发,加快构建更加平衡协调、灵活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实现融资结构转型。

  胡晓炼认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储蓄的优势,要把这些储蓄有效动员利用起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资本和资本市场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能逐步降低,等量资金投入带动的经济增长下降,金融支持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不足,产品供给、服务模式不能适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胡晓炼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为70%,间接融资中银行实行更加传统的分业经营,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中对银行业的监管最严格最成熟,银行间接融资所能承担的风险相对较低。创新行业和企业迫切需要长期可靠、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能适应现金流不均衡前景、未来收益虽不确定但前景可期的资金投入,银行信贷明显不能满足需要。

  “我们要加快融资结构转型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胡晓炼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独特作用,是深化金融改革的紧迫任务。在我国发挥资本的作用,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要害是抓住“实体”,资本投融资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不热衷炒概念玩空转;关键是把握“适度”,合理控制资本债务比例,不盲目加杠杆,保持投融资活动的韧性,增强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胡晓炼还表示,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处理好金融和财政政策科学定位与协调配合的关系。

  胡晓炼表示,对财政赤字金融化的问题要深入谨慎研究,分析比较利弊。目前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整体保持高位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更易成为政府债务金融化承载主体,财政金融化虽然能够帮助解决其债务延续性问题,为地方专项债融资和地方城投债务融资带来一定空间,但仍使整个社会杠杆率上升,若投资的项目效益欠佳,风险不是减低而是转移。在管控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要警惕风险向金融转移集聚。

  胡晓炼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稳物价是明年经济工作三稳任务之一。在全球通胀仍在高位的大环境下,大幅度刺激货币信贷数量扩张的效能已下降。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确定的工作目标,在精准运用金融政策着力扩大投资的同时,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适当扩大赤字率,增加中央财政支出,着力兜底线稳消费、增补贴扩消费。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