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巨头东南亚突围:合资、并购、投资 一体化扩张版图
中国光伏产业如火如荼,组件行业全球领先。安信国际研报指出,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70%以上。
光伏产业链由上至下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其中,出口贸易占据我国组件企业营收较大比例。上海证券分析师开文明12月9日发布的研报指出,2022年1-10月,组件出口约136GW,同比增加65%。
东南亚地理位置与中国接壤,东盟长久以来与中国存在着合作关系,同属RCEP成员国。最为关键的是,可以规避绝大部分关税和贸易壁垒。因此,各大组件厂开始了东南亚光伏的投资布局。
浙商证券分析师张雷等12月发布的研报指出,美国光伏关税政策边际改善,减免两年内东南亚进口组件关税。2022年6月,美国白宫宣布将在两年内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四国进口的光伏组件给予关税豁免。分析人士指出,早在14年的二次双反期间,中国光伏便已经采取了海外投资建厂的解决方法,将目光锁定在了东南亚。
中国组件龙头海外收入占比高,在东南亚进行一体化布局
据CPIA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布局相对领先。
半年报显示,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四大光伏组件龙头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9.42%、74.64%、67.22%、61.03%。同时,外币应收账款占据相当一大部分比例。
张雷指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旺盛,海外市场多点开花。除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需求高增以外,美国市场关税政策边际向好,出货量有望持续提升,巴西、东南亚、中东非等新兴市场需求加速启动;国内装机连续同比高增,分布式需求旺盛,集中式电站有望逐步启动,终端需求将进一步加速释放。在海外需求激增的刺激下,各企业海外市场布局对未来组件竞争态势影响较大。
从竞争格局来看,据各家公布的经营数据,前三季度组件商排名依然是在“变”与“不变”中竞争愈加焦灼: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超30GW,在被晶科能源反超两个季度后,重新坐回榜首;天合光能累计出货量28.79GW,稳居第二;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分别出货28.5GW和27.1GW,位列第三和第四。
分析人士指出,一体化布局可以平滑行业波动,而综合毛利率也会有提升。组件龙头在东南亚也进行一体化布局。浙商证券分析师张雷等10月16日发布的研报指出,目前组件龙头在东南亚布局的产能包含硅片/电池/组件分别约21.6/27.7/30GW(包含在建),包括隆基绿能硅片/电池/组件分别4.1/7.5/11GW;天合光能硅片/电池/组件分别6.5/5.2/5.5GW;晶科能源硅片/电池/组件分别7/7/7GW;晶澳科技硅片/电池/组件分别4/5/3.5GW;东方日升电池/组件分别3/3GW。
东南亚是美国进口光伏的大本营,贸易摩擦下海外产能布局快享优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出货量在2020年达到了21.80吉瓦,比2019年增加5.40吉瓦。2020年,美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出货量的89%来自进口,其中约四分之三来自东南亚。
如此看来,美国进口的光伏产品有大部分仍旧是源于中国企业制造。美国是最早且最频繁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贸易保护的国家。2012年之后,美国政府多次发起针对中国公司的不公平贸易调查,并通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救济手段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过数轮关税。
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8家光伏企业的反规避调查初裁结果,判定其中4家中国企业的子公司存在规避行为,分别为比亚迪、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晶科科技、新东方太阳能、韩华、博威4家公司不存在规避行为,终裁决定将于2023年5月1日发布。
该调查始于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称,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将产品转至东南亚四国(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组装后再出口美国,以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税。
分析人士指出,晶科与隆基、天合、阿特斯同为组件龙头,却被裁定不存在规避行为,这有其海外产能布局快的功劳。截至2022年初,晶科马来西亚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7GW,越南硅片产能达7GW,为中国首家在海外拥有完整垂直一体化产能的光伏企业。对比来看,彼时隆基硅片产能仅0.6GW,天合则无硅片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指出,海外营商环境这两年不再稳定。如晶澳科技在2021年年报中提出了五大风险,都和全球市场波动相关。列举的风险除了产业政策、国际贸易、疫情影响之外,还包括俄乌战争带来的物流运输和金融结算风险。此外,一体化布局也有弊端。如一体化改变了专业合作、分工的信任,让战友变敌人。其次,一体化意味着高投资。当行业发生重大技术变革的时候,一体化企业的重置成本会非常高。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