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车”潮涌厂商频扩产 车载激光雷达明年能否再迎放量?

  2022年,激光雷达在国内外的境遇冰火两重天,多家海外头部厂商笼罩于融资难、退市、破产阴霾之中,国内激光雷达则开启蜜月期并迎来上车元年,同时频频传来量产交付、车企官宣搭载、厂商扩产等消息。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自动驾驶向高级别进阶、激光雷达搭载车型密集发布以及单车搭载量增多,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数量也由去年的不足万颗跃升至今年的数万颗,2023年更被市场机构视为“量”实现新突破的关键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看好激光雷达未来前景。

  激光雷达迎交付期

  在地形测绘、文物保护、3D建模等领域施展拳脚的激光雷达,如今在汽车圈掀热潮,2022年更是在中国车载领域表现抢眼。

  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国内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了激光雷达这一新兴业态。车载激光雷达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已率先量产多款车型,在小鹏、埃安、蔚来、理想等大幅使用。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不到8千颗。据佐思汽研统计,2022年H1国内乘用车新车激光雷达安装量已达2.47万颗,预计全年总安装量有望突破8万颗。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宣称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已超过20款,包括广汽埃安Aion LX plus、上汽智己L7、长城沙龙机甲龙、阿维塔11、高合HiPhi Z等。而在不同的新势力及传统主机厂旗下车型中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和位置有差异。2022年多款新车的上市进一步助推激光雷达驶入量产“快车道”。

  纵观国内激光雷达整机厂商,“交付”乐曲几近响彻全年。图达通量产版激光雷达于今年2月下线,7月完成第1万台下线,11月完成第5万台下线,9个月下线5万台前装激光雷达;禾赛科技9月宣布AT128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1万台,日前宣布完成第10万台激光雷达交付,其中今年共交付近8万台。

  此外,激光雷达上游的光学部件(准直镜、分束器、扩散片、透镜等)、收发部件(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等)、信息处理(芯片、放大器)、扫描系统(旋转电机、扫描镜)等出货量同样有增长。永新光学(603297.SH)去年激光雷达镜头出货量已超万件,对应营收规模达320万元;仕佳光子(688313.SH)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侧重的1550nm激光雷达在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激光雷达头部企业今年日子并不好过,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的Ibeo公司申请破产、Ouster和Velodyne宣布合并以求生、Quanergy收到退市警告,这与国内趋热的市场环境形成“反差”。

  在周迪看来,国外由于激光雷达已经度过了前期的高速投资扩张阶段,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商业化程度仍不明朗,自动驾驶行业低迷导致订单不确定等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使得股价下跌、面临退市、申请倒闭,进入寒冬。

  然而国内,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确定,智能汽车产业迅速崛起代替传统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了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第二个阶段。国内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的爆发以及国内企业更快的量产进度,国内企业基本上赢得国内的所有定点订单。国内头部激光雷达企业车规产品的进度基本会超过海外厂商。

  2023年有望持续放量

  激光雷达作为高精度传感器,是自动驾驶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自动驾驶之眼”,拥有三维还原、高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相较于其它传感器,其探测距离远、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光照影响小等性能优势突出,在推动辅助及自动驾驶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技术研发及测试到商业落地,上车激光雷达的车企日渐增多。Innovusion(图达通)联合创始人兼CEO鲍君威指出,“激光雷达行业竞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实现量产交付是激光雷达赛道的新门槛。”

  扩产、切入赛道、产业链合作等成为行业的主旋律。万集科技(300552.SZ)此前在互动易公开回应称,公司顺义二期生产基地产能规划已经考虑了当前激光雷达业务的扩产需求,公司计划激光雷达产能约为30万台/年。与此同时,整机厂商与产业链上游的合作步伐并未停歇,有光学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出现了激光雷达这样的需求,今年好几个国内主流的激光雷达厂商主动找到我们。”欧菲光(002456.SZ)纯固态激光雷达已与国内多家主机厂、造车新势力首次技术对接。

  对于未来发展,国泰君安表示,2022年是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自动驾驶加速渗透带动激光雷达放量,行业确定性极高,2022年预计出货量20-30万台,2023年预计出货100万台。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2023年汽车激光雷达前装放量将是大概率事件。鲍君威认为,2023年行业交付量可能会达到40-50万颗,2024年可能会达到100万颗。

  根据华西证券测算,预计我国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市场空间在2025年将达到261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980亿元;乘用车领域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未来3年复合增速能达到200%+,2025年至2030年复合增速达到30%以上。

  不过,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应用中的功能实现备受争议,萦绕已久的成本问题仍待解。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激光雷达未来前景,但目前市场更多的将搭载激光雷达当作车辆卖点或新车配置的一个摆设,自动驾驶功能用不了,激光雷达的真实功能、正确与否无法得到验证,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应该不是很大。

  谈及支撑激光雷达需求增长的关键动因,张翔认为,自动驾驶功能配套软件必须跟上,要尽快的商业化,否则预期中的出货数据可能很难实现。

  成本方面,根据观研天下数据,激光雷达的平均单价预计将从2021年的6500元下降到2022年的4550元,预计到2030年车载激光雷达单价将进一步下降到1719元。

  周迪指出,成本问题一直都是车企关注的问题,如何降低成本让车企接受又能让激光雷达企业获利是对于各激光雷达企业综合能力的考验。并表示,“现阶段,激光雷达行业定局已成,2024年之前要推出的量产车型基本已经完成定点了。目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还只用于品牌溢价更高的高端车型,什么时候成本降到中低端车型也能搭载,属于激光雷达的时代才将真正到来。”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