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业内: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

  12月30日,在2023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多位来自政府、机构等领域的业内人士对2023年宏观经济趋势做出展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伟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接近阶段性低点,具体从多方面进行展开。首先流通方面,主要有三点体现:1、跨城迁徙活跃度明显下降,2、城市内部人员流动情况略有改善,3、货物周转回升较为疲软。

  其次需求方面,许伟指出,内需恢复相对滞后,线下消费恢复尚需时日。从今年挖掘机年末冲刺的力度减弱,可以看出土建投资冲击力度不足。二手房房价预期指数显示房地产需求改善有限,制造业投资保持温和扩张,出口订单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最后供给方面,他分析称,产业园区指数同比降幅扩大,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当下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比较突出,但已接近一个阶段性的低点,因为随着疫情的达峰,后面会有一个回升的态势。

  展望2023年,许伟认为,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总体回升态势。主要可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条件:首先中国经济韧性较强,以及今年偏低的基数效应;其次通过全球横向或纵向对比来看,未来预计约有5%左右的潜在增长潜力,相对较好;再次中国经济会议中明确提出要统筹短期和长期目标的衔接,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最后就是物价,我国通胀压力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有利于宏观政策的发力。

  “经济回升的幅度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回升的幅度需要取决于预期改善程度。在明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步伐预计将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明年要逆势反弹,反弹之后还能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需寄希望于疫情冲击减退以后,私人消费和投资信心的恢复。重点有三个方面值得观察:第一个方面是房地产市场是否软着陆,第二个方面是新动能是否能够保持较快发展,第三个方面是民营经济的信心是否能够有效提振。”许伟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做好经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给当前经济运行注入了确定性,有助于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本次论坛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他认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前景有三个关键节点。十四五时期,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水平(12000美元左右)。到2035年,人均GDP跃升至2万多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前后,人均GDP可达48000美元左右,进入高等发达国家水平。

  他预测,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将会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到2050年,第一产业占比略微下降,第二产业占比降至26%左右,第三产业占比增至69%左右。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到2050年,消费占比将大幅提升至79%左右,投资占比则降至25%左右,净出口占比由正转负至-3.6%左右。

  他认为,要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两个深度融合”:一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大工程。二是以“新基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高铁轨道交通等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

  展望中国经济前景,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有以下几个利好因素:第一个是防疫措施的优化;第二个是稳增长政策的叠加效应;第三个是2022年低基数效应。

  不过,管涛也表示,对于2023年的形势,既要有信心做好工作,同时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充分的估计和预判。他表示,考虑到疫后经济复苏,特别是2023年内部外部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折腾、不添乱,让市场主体休养生息,明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看来,从国内环境来看,明年中国高收入省份地产销售会有一个弱反弹,中低收入省份的地产销售很可能会继续下滑,合计来看全国地产销售相对于今年仍会小幅下降6%。相对而言,对明年内需最乐观的部分可能是消费,随着疫情因素的消退,支出端的增加可能会相对较快一些。

  谈及出口,他预测,明年大环境是不利的,毕竟美国经济在放缓,中国出口要维持正增长十分困难,但是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在东盟和金砖四国的出口占比已经接近1/4,而对欧美的出口总和占比仅30%。这个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出口比过去要有韧性,相对于美国经济的放缓,明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恢复。

  对于黑色金属,徐小庆提出一个相对中性的看法。“它的价格处在距离成本不远的位置;从需求角度来讲,没有较大的向上弹性空间,这当中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市场,要根据市场的情绪自己去博弈。”他分析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