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新ETF互联互通落地,两国金融合作不断加速

  中国的股权和固定收益ETF在新加坡的ETF市场占有率,已从三年前的4%增加至目前的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中国和新加坡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

  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下文称“深交所”)与新加坡交易所(下文称“新交所”)ETF互联互通正式落地。据悉,南方东英南方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ETF(下称“双创ETF”)、南方基金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指数ETF(下称“亚太低碳ETF”)分别在新交所、深交所上市。新交所介绍,两只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7亿新元。

  自2021年12月,中新两国证券监管机构签订深新ETF产品互通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深交所和新交所稳步推进深新ETF互通项目。

  新交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文才表示,新交所集团和深交所今年已经迎来了深新ETF产品互通下的三只参与ETF,深化了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金融合作。鉴于ETF在投资者策略中愈发突出,投资组合朝着更广泛的地域与行业板块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攀升,这对两家交易所也是激动人心的篇章。他表示,期待继续与深交所和发行人合作,在中新两国之间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ETF生态系统。

中新ETF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此次,双创ETF和亚太低碳指数ETF分别在新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前者追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为投资者提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50家创新和高增长潜力公司的投资机会。而亚太低碳指数ETF的主基金——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指数ETF,是世界上首只聚焦亚太地区发达和新兴市场的低碳ETF,它曾在去年9月在新交所上市。

  “这两只ETF将让两国投资者在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方面,获得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对于深化两国资本市场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加坡交易所集团上海总经理陈世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者将能在拥有中新特色的跨境ETF选择中受惠。

  与此同时,中国的ETF产品在新加坡资本市场增长迅速。陈世亮告诉记者,新加坡市场对中国相关的ETF、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股指、商品和外汇衍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比如中国的股权和固定收益ETF在新加坡的ETF市场占有率,已从三年前的4%增加至目前的20%。与此同时,新交所ETF的总资产规模在过去三年内增长了一倍。

  说到接下来打造中新ETF系统的计划,陈世亮表示,新交所作为新加坡的金融基础设施,将继续与各大资本市场强强联手并进行联动,“接下来,我们可以在各个资产领域推广人民币国际化,包括证券、债券、大宗商品、外汇,例如在大宗商品领域增强人民币的定价权和发现能力。”

  陈世亮向记者表示,随着中新互通产品落地,全球的中介机构与基金可在新交所平台上同时享有中新两国资本市场所提供的优势,这将最终实现中国所重视的制度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新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在中新ETF互通落地之际,中新两国都对双方金融合作有更高的期待。

  新加坡金管局(MAS)副行长梁新松表示:“ETF产品互通建立于中新两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紧密合作,以及两国金融机构在彼此市场的不断发展。在我们拓展资本市场的金融合作,以及包括绿色金融的新兴领域合作的同时,我们期待有新的合作伙伴,并为我们的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和新加坡资本市场的合作不断加快。例如中新两国投资者互通加速,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国资本市场来自新加坡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增加到78家,投资规模近1500亿元人民币。

  另外,陈世亮也从几个方面说明新交所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合作成果:“首先,我们与上交所在证券市场的行情数据发布已落地,这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新交所的行情;其次,在大宗商品领域,新交所的子公司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和开发波罗的海航运指数的期货合约。这些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合作,都是为了把各个交易所的强项结合起来,服务好实体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2年实施生效,给中新资本市场深化合作带来了机遇。

  “中国与东盟目前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无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RCEP,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双方也不断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展望未来的合作,陈世亮向记者表示,新加坡是东盟的枢纽和全球离岸人民币的中心之一,而中国合作伙伴和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新加坡的金融资本市场,作为向东盟和全球扩张的跳板。

  (作者:胡慧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