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吗?2019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骗局?

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吗?2019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骗局?年前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会收到来自银行的短信,一般是银行的春节理财产品信息,收益会比平时高一丢丢。虽然说银行理财的风险低,但还有会有一些风险和骗局存在的;那么2019年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吗?2019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骗局?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能以“预期收益率”五个字来误导投资者,统一改成历史“最差业绩”和“最好业绩”,明确告诉大家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在这个区间之中。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不得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只能登载该理财产品或者本行同类理财产品的过往平均业绩和最好、最差业绩,并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有可能更好,但没准事与愿违,结果是更差。

目前不少银行依然未把产品说明改过来,照样写着“预期收益率”,大家要明白预期最高的收益一般都是达不到的就可以了。

注意理财产品募集期黑洞

一般理财产品在计息前都会有一个募集期,短则7天,多则一个月,这期间我们投资的资金是没有利息或者只有活期利息的,也就是说产品占用了我们本金的时间成本。

举个例子——

假设某款预期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募集期是30天(有活期利息),计息期是60天,到期立即返还。

小A在开售第一天买入5万元,产品到期(90天后)小A的实际收益是:

50000×0.35%×30÷365+50000×5%×60÷365≈14.384+410.959=425.34(元)

按照此收益,小A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425.34÷50000÷90×365=3.5%。

从5%变成3.5%,30天的募集期把这款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拉低1.5%,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财产品募集期黑洞。

周四那天,考虑到我自个儿还有小部分的资金闲着,不想浪费春节十来天的收益,打算买一款理财产品放着,结果APP上一瞧,不少年后才开始计息,甚至有的刚开始募集得到4月份才开始计息,心塞啊,果断买入货币基金算了。

线下要小心飞单和“理财保险”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