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暴雷吗

银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是安全可靠的印象,但并不意味着银行的理财就一定是安全的,由于银行也会代销其他机构的理财,所以有些风险并不一定完全能控制住,有些银行的风控不够严格,理财产品甚至不合规,这就有很大的风险隐患。

这些年,银行出了不少理财产品暴雷事件,各种原因都有,有些银行员工私自接“飞弹”,包括与银行体系外部人员互相勾结,欺骗客户的事情时有发生。

2018年,黑龙江银监局发布消息称,依法查处了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辖内分支机构6支、共计54.7亿元的违规对公理财事件,涉案银行包括工行黑龙江省分行及所辖13家二级分行。

工行黑龙江分行的这件事,为普通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对于那些金融知识不多却又贪图高额利息的人来说,千万要盯紧自己的腰包。当心啊,就算是浓眉大眼的银行理财,也是有坑的!

目前,银行利息一降再降,存定期已经无法满足储户对存款升值的期望,而股市、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银行理财收益虽没有股市或者P2P标榜的高,但是胜在稳健,渐成广大客户投资新宠。但是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频频爆雷,尤其是某些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让不少投资人遭受重创。

2011年至2012年,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一位姓高的员工,以 “中信投资宝”的理财产品为名,诱骗黄乐琴夫妇先后分12 次通过网银汇款2400万元至其私人账户。后经银行证明,此款理财产品为假,合同文本及公章都是假的。

2012年,华夏银行被曝出“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巨亏”的信息。在2011年底到2012年初,经华夏银行嘉定支行濮姓理财经理介绍,投资人购买了“中鼎财富”一系列理财产品。

2013年中信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暴雷。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支行前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中信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发放高利贷”牟利,最终资金链断裂。,大约共有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无法追回。

2014年,江门企业家老谭没有料到,其在光大银行珠海分行营业部购买的3000多万元理财产品竟血本无归。

当然,作为普通居民,相信银行是应该的,但盲目相信银行的理财经理则有可能遭遇诈骗,所以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切忌只关注高收益,其背后的风险性绝不可忽视。

免责声明:作者: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