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银行理财出现负收益 以后还能买吗?

2019年6月3日,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家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开业运营。如今一年过去,包括招银理财的“代销季季开1号”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安理财的智享价值180天(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内的几十款理财产品最新份额净值出现低于1的情况,让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信仰被打破了。

查看多个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现,产品管理机构多为该银行一级全资子公司产品,多属于“R2”级别,即“稳健型、中低风险”,大多为银行活期理财和大部分银行理财。

有分析师认为,资产净值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出现波动,近期出现浮亏的理财产品也主要是受到债市调整影响,又恰逢该产品的申购赎回开放期,如果投资者在此时进行赎回操作就可能会损失本金。

此次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的亏损,主要集中于新募集且主要投资于债券的固收类产品。其原因在于市价法与原有摊余成本法的不同。同时,由于部分产品“定期开放”(如每3个月开放购买和赎回),其账面亏损并不一定在赎回时真实发生,后续随着票息的增加和债市的回调,此类产品或将回暖。

而且客观来看,市价法的估值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对管理人的约束,因为如果净值跌太多,管理规模会缩减,管理费也会减少;另一方面,对投资者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管理人更谨慎,在选择底层资产的时候会考虑估值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大面积“亏损”上演了一次,投资者在各大平台上对于理财产品亏损的投诉,也提醒着银行和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特性。

而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过渡期的结束,像这类净值浮动和收益率较大变化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做好准备,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有关银行理财负收益的内容分享,了解更多请关注投资理财栏目。

免责声明:作者: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