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债券通应逐步拓展至交易所债券市场

  债券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为了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债券通的启动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在债券通启动之前,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债券市场的途径较为有限,一是2010年起获得准入的三类机构,包括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二是自2013年起QFII和RQFII也被允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从现实情况来看,投资渠道有限极大限制了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债券市场中境外投资者投资比重长期处于低位。境外投资者不足导致我国债券市场制度改进缓慢、国际影响力弱,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大而不强”。为此,2017年5月16日,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联合公告,正式批准实施香港与内地“债券通”,第一阶段拟先开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境外投资者经香港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未来再择机适时开通“南向通”。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开闸运行,成为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新渠道,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关键一步。

  开闸运行以来成绩斐然

  债券通是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将香港定位为国际金融枢纽,要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债券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是未来几年影响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事件,通过债券通吸引全球投资者,中国香港可以在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占得竞争先机,巩固、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债券通开闸运行两周年以来成绩斐然。一是投资者群体快速扩大。截至今年6月末,债券通机构投资者进入数量已达1038家,较去年增长近一倍,覆盖国家和地区达到29个,全球资产规模排名前100位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有58家成功申请为债券通用户。

  二是成交规模快速上涨。债券通运行两年以来,通过“债券通”投资渠道累计达成交易近2万亿元,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由两年前的0.8万亿元上升至1.9万亿元。债券通持有规模的增长为我国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资流入,有利于稳定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缓解外部压力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制约。

  三是市场交投活跃度日趋提高。今年以来,债券通日均成交额超60亿元,较2018年的37亿元大幅提高。今年5月“债券通”共计成交1722亿元人民币,日均90.6亿元人民币,6月12日单日成交162亿元人民币,分别创造了上线以来的月度、日均和单日成交量纪录。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今年4月起,彭博公司正式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花旗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还将于今年9月宣布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中国债券纳入全球重要指数,表明国际投资者日益重视中国债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正迅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快速提升。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